引言

新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发展,离不开党内元老功勋的领导,在他们的带领下,国家越来越强大,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高。

1976年9月毛主席病逝后,华国锋在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等人的支持下,成为国家党政军最高领导人。

华国锋毕竟年轻,治国理政经验稍显不足,需要有人辅佐。就这样,党内不少元老积极付复出工作,到1978年,八老治国的局面慢慢形成,华国锋逐渐淡出了领导班子。

“八老治国”,指的是哪8个人?产生八老治国的背后,究竟有何深意?

华国锋淡出领导班子

七十年代初期,厚重少文的华国锋被毛主席调到中央工作,对他进行重点培养。在中央工作期间,华国锋不拉帮结派,坚决执行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命令,工作能力比较突出,深得毛主席的器重。

毛主席病逝前,华国锋的职务是中共中央

第一副主席、国务院总理,成为继毛主席之后,党内职务最高的领导人了。毛主席这么安排很明显,将华国锋推到了接班人的位置上。

毛主席病逝后,“四人帮”阴谋夺权,华国锋在叶剑英等一众元老的支持下,采取雷霆行动,一举粉碎了“四人帮”,取得了

重大胜利,稳定了国家局势,立下大功。

粉碎“四人帮”后,10月7日政治局一致通过了华国锋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中共中央军委主席。1977年8月19日,

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华国锋为中央委员会主席。

华国锋领导党中央期间,高举毛主席伟大旗帜,继承毛主席的遗志,团结全党和人民,为国家的发展起到积极领导的作用。

在思想上,华国锋坚持“两个”凡事,它违背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基本原理,遭到

了邓小平、陈云等元老的反对。

1980年11月至12月,中央政治局连续开了多次会议,讨论了华国锋的问题。期间,陈云表示华国锋担任现职是不适当的,得到了众人的认可。

会议的最后,华国锋虚心接受了大家的批评,在六中全会前,就主动辞去了重要职务,不再主持中央常委和军委的工作。也就是说,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前,华国锋就已经渐渐淡出了领导班子,不再主持工作了。

“八老治国”局面的形成

毛主席病逝前,许多革命元老受“四人帮”迫害,处于被“打倒”中,不能复出工作。粉碎“四人帮”后,在叶剑英、李先念的支持下,邓小平于

1977年7月第三次复出工作,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

当时有四位副主席,除了邓小平外,还有

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三人,再加上华国锋,一共五人成为政治局常委。

叶剑英和李先念是元老,资历不用多说,汪东兴在“粉碎”四人帮行动中有大功。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云、彭真、杨尚昆、邓颖超、薄一波、王震六位党内元老开始主持工作。原先是汪东兴、华国锋淡出领导班子,叶剑英主动请辞退居二线。

“八老”指的是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彭真、杨尚昆、邓颖超、薄一波、王震,在全国政治转型期间,“八老”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主政时期,在中央拥有决策权,影响力的八个人。

“八老治国”的时间并不长,到了1987年十三大后,全国进入快速发展后,邓颖超和彭真退出了领导职务,此后李先念、王震相继退出,邓小平也于1992年辞去了一切职务。

结语

“八老治国”在特殊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在新老领导交替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历史转折的关键时期,以邓小平为首的“八老”把握住了社会发展方向,坚持实事求是,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内部团结,一同前进,意义重大。

自动测量

影像仪测量仪

光学影像

影像测量仪厂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