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衰轮替,商场浮沉,看李宁如何拯救“李宁”!-李宁公司2012到2013年品牌营销策略
李宁体育,成立27年,曾经以一己之力推动和引领了中国体育服装和用品产业的发展的它,已然经历了一轮兴衰。
2010年,全国拥有8000多家店面、实现营收将近95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超11亿人民币的李宁公司,却在试图更新品牌形象、提高价格的转型时,遭遇滑铁卢。
2011年,李宁公司首次出现了自上市以来的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012年、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三年亏损,亏损金额累计超31亿元。
李宁公司到底错在哪儿?
第一——锁定目标人群出现错误
2010年,为了摆脱“中国耐克”的追随者形象,李宁公司重新锁定目标消费者——90后,倾力打造"90后李宁"。并将广告语由"一切皆有可能"改为Make the change。1988年退役的李宁,是60后、70后与80后的记忆与情怀,但对90后来说,并没有深刻的印象,根本打动不了90后的心。结果就是:新用户不买账,老用户不买单。
第二——库存高企危机重重
由于错估了奥运市场带来的增长,2011-2013年,几乎所有公司都经历着库存高企不下的烦恼。雪上加霜的是,李宁公司还人为制造了更高的库存。
品牌重塑失败、多年积弊大规模爆发,李宁承受着双重打击和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库存高企,投资人高盛退出,门店接连关闭,大幅裁员……
第三——高端路线定位失败,遭竞争对手超越
李宁公司在北京奥运会之后,放弃了高性价比的安全策略,大幅提高产品价格,试图树立高端品牌形象。与此同时,国内其他运动品牌主打的低价、平民则吸引了更多忠诚的品牌拥护者。
2012年,李宁公司在国内体育品牌老大的位子易主安踏,李宁的品牌形象走向没落,销量受到影响。
李宁倍感压力,但李宁只能自己救"李宁"!
1. 走社会化营销
曾经说:"这些东西我既不擅长,也不感兴趣。"的李宁在2015年开通了新浪微博,如今已积累了200多万粉丝。几乎每隔一段时间,李宁本人就会在微博上制造点惊喜。只能说,李宁为了挽救公司真是操碎了心。
这一年,李宁豁出去了——不仅是微博,他还频繁参加各种活动和应酬。
2. 行政支出砍半,电商发力
2017年上半年,李宁公司主动调整门店,销售点数量减少了111个。开高效的大店,同时关闭亏损的小店,成为未来李宁在门店上的核心策略。
3. 产品线运营踩准市场需求
今年上半年,李宁公司顺应跑步和健身潮流,推出各类明星产品,进而带动了核心品类的业务增长。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一定要学会自我反省——自己的发展的不顺,到底有没有与时俱进,有没有跟这个时代脱节?自己做得有没有更专业?
现在已经过了那个产业垄断的时代,只有鞭策自己不断地进步,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