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慈善金融走热可持续发展临考慈善公募基金
近日,信银理财首次对外发布“温暖童行”慈善理财品牌,联合公益基金会创新推出“温暖童行”慈善理财产品。
在共同富裕目标引领下,金融机构对于慈善金融的创新探索正稳步推进,慈善理财产品也成为金融机构践行社会责任的工具之一。
不过,分析人士也指出,金融机构积极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发展面临挑战,例如慈善资产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慈善金融的外部环境与相关机制有待完善,慈善金融服务无法满足日益增加且不断多样化的慈善捐赠需求等。
金融机构动作频频
《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到,信银理财推出“温暖童行”慈善理财系列产品“信银理财安盈象固收稳利温暖童行一年封闭式1号净值型理财产品”“信银理财安盈象固收稳利温暖童行一年封闭式2号净值型理财产品”,产品将按照超额收益或固定比例捐赠给相关基金会。
对此,信银理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围绕中央及国家战略发展要求,针对人口战略、结合共同富裕,专项推出“温暖童行”品牌及系列慈善理财产品,产品所募集的公益资金将捐赠给公益基金会,用于儿童医疗、教育、健康等下一代关爱成长领域,将慈善理财事业作为公司一项长期事业持续推进,践行信银理财国有企业使命担当。
近年来,在政策导向和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引领下,金融机构积极践行慈善金融。
如建设银行深圳市分行推出“善建益行”服务体系,包括慈善理财、慈善信托、DAF金融慈善科技服务平台等慈善工具,能够满足从大众小额捐赠到家族财富精神传承等不同层级客户的差异化慈善需求。据介绍,“善建益行”获得了国家商标注册,成为国内商业银行的第一个金融慈善服务品牌。
今年3月,中建投信托和建设银行湖南省分行在湖南益阳落地的首单慈善信托——“中建投信托·善建湘行1号(津湘有爱)慈善信托”。该项目以“乡村振兴”为引领,资助的公益项目包括但不限于扶贫帮困、教育设施改善、资助素质教育与能力教育、促进就业等。
信银理财联合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发布的《金融向善 2023年度慈善金融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金融业参与慈善事业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有力保障。金融业以其资金规模庞大、资金流动速度快等天然优势,在慈善事业中扮演着资金供给者、金融产品提供者和社会责任实践者的角色。为慈善注入金融基因,既能增强慈善事业的自我“造血”功能,也为社会各界参与慈善活动提供了新的渠道,保障慈善事业资金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如何管理好慈善资产?
慈善金融也成为金融行业发展的趋势之一。《白皮书》显示,近年来,全球社会财富和市场规模的扩张使金融服务的人群触达面积在逐渐扩大,个性化、多元化的需求也随之不断增长。一方面,市场和客户对金融产品创新的期待和需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公益需求和个人价值实现的双重诉求日益凸显。慈善金融产品,作为金融创新的前沿方向,不仅能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稳定、可持续的资金支持,改善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还能为客户提供一种有意义的投资方式,让他们在获取经济回报的同时,也能实现自身的社会责任和价值观,增强自我满足感和幸福感。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全球家族企业研究中心主任高皓指出,由于慈善金融发展时间尚短,同时受制于思想观念、制度设计、知识素养及市场供给等多方面因素,当前我国慈善资产的收益率极低,不但无法满足第三次分配的现实需求,同时也在相当大程度上抑制了大额捐赠意愿。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安国俊撰文指出,资产管理机构积极推动慈善公益事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例如,慈善金融的外部环境与相关机制有待完善,慈善金融服务无法满足日益增加且不断多样化的慈善捐赠需求等。具体而言,实践中存在着相关评价与监督体系有待完善、信息披露有限、慈善资产管理水平有待提升、相关激励机制有待丰富、社会影响力仍需提高等问题。
安国俊在上述文章中指出,推动银行理财、慈善信托、保险资产管理、基金等结合慈善资金特点创新产品设计,提高资产配置的专业性、灵活性和效率,重视加强社会责任投资,引导资金进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环节、核心领域,为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绿色和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共同富裕等提供有力支撑;结合责任投资和慈善金融的发展趋势,建议有条件的头部资产管理机构(包括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募基金、信托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证券公司等)针对慈善组织和个人的投资需求开发差异化的金融产品,提供信息披露完备、可信度高的投资管理服务;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出台相应的金融监管政策,加强风控管理,切实落实慈善资产投资的安全稳健原则。
“就风险偏好和风险承担而言,慈善资产的公益性和公共性使其无法承受损失本金的风险,相关责任人在投资管理过程中个人的权利和利益与其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还不匹配,这就需要切实提高慈善资产的管理水平。一方面,公益慈善行业及其监管部门应当进一步普及金融知识、提升金融素养,理解认同慈善资产管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要进行制度改革与创新;另一方面,金融行业也要加快进行供给侧改革,提供符合慈善资产投资收益、风险、期限和流动性等需求特征的高质量金融产品和服务。”高皓表示。
总体来看,为促进我国慈善金融健康发展,《白皮书》建议,首先,金融机构通过传统的慈善捐赠来推动公益事业发展、助力共同富裕已成为主流共识,这也是目前金融机构最基础、最直接参与慈善金融的方式。其次,金融机构对自身现有业务模式进行深度挖掘、寻找具备搭载慈善元素的产品,如通过设置捐赠机制让客户在享受金融服务的同时参与到慈善事业中,能够让金融机构在触达客户时变得更有“温度”。再次,金融机构和慈善行业及组织建立长期而紧密的战略合作,为广大慈善组织提供负责任、低风险的资产管理产品,有利于消除跨领域之间的认知差异,从而进一步推动慈善金融产品的开发。最后,无论是利用集团内部分支之间的协同,还是积极探索和外部机构的联手,对于慈善金融而言,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是一种各取所长的共赢局面,有利于加速慈善金融的创新与发展,形成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逐步构建起多方共赢的慈善金融生态圈。
(受访者安国俊系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本文转自7月6日中国经营网。
欢迎关注人大重阳新浪微博:@人大重阳 ;微信公众号:rdcy201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