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记者陈倩 通讯员宋丹丹)记者今天从湖北省慈善总会了解到,截至7月15日上午8时,“慈善医疗众筹”项目累计筹款达1000万元,236850人次参与捐赠,1365位患者从中受益。截止目前,项目吸引省内136家二甲以上医院签约,其中48家医院实现项目收费系统全自动接入,系列宣传推广和救助工作有序进行,慈善医疗扶贫“湖北模式”正在省内快速发展。

一直以来,省慈善总会积极发挥慈善组织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补充作用,在中华慈善总会支持下,每年捐赠湖北贫困大病患者各类药物和治疗费逾2亿元。但实际工作中,到省慈善总会99%的求助人都是因病无钱医治,总会每年投入大量的大病救助款物仍是杯水车薪。据国务院扶贫办此前摸底调查公布数据,在全国众多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占比达到42%,在“五大类致贫原因”中居首位。为解决这一社会需求,省慈善总会联合各市、州、县(区)慈善会,深入湖北省内各大医院,与贫困患者对话,与医护人员谈心,通过精心调研评估,立足患者、医院的实际,按照《慈善法》、《慈善组织公开募捐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湖北省当前扶贫工作关于“完善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扶贫工作格局,改革扶贫体制机制,创新扶贫方式方法”的要求,与民政部指定的首批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公益宝”合作,利用现代移动互联网技术,研发了“慈善医疗众筹平台”。2017年8月31日,“慈善医疗众筹”项目应运而生。倡导社会互助,探索慈善扶贫“湖北模式”为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慈善医疗救助,倡导社会互助、助力精准脱贫,“慈善医疗众筹”项目专门为困难群众开展医疗个人求助提供互联网互助筹募服务,采取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的方式,在国内率先实现了医疗众筹善款与医院收费系统自动结算。项目采用宽进严出的设计思路,患者通过平台募集的资金杜绝提现,可由患者自行在手机端拨付至治疗的定点医院,立筹可用、边筹边用,治疗结束后,由省慈善总会与医院直接结算,既保障了救助的及时性,也保障了善款善用,实现慈善众筹的规范性。

“慈善医疗众筹”项目自启动以来,项目工作团队积极争取行政资源支持,面向全省派出5个片区项目工作组,联合各地慈善会形成上下联动机制,积极对省内医院进行项目培训及推广,合法、规范、便捷、透明的运行模式得到了各方广泛认可,获政府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实现了“慈善医疗众筹”项目快速在全省遍地开花。

2017年11月,项目获湖北省民政厅、省卫生计生委、省扶贫办联合印发《关于支持湖北省慈善总会实施“慈善医疗众筹”项目的通知》,支持全省二甲以上医院开展“慈善医疗众筹”项目,争取2018年能够全面实施,为全省大病贫困患者提供规范慈善众筹服务的模板。

2017年12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卢展工率调研组对湖北省慈善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对该项目在《慈善法》的规范引领下,基于移动互联网进行技术创新、机制创新,既为贫困大病患者提供规范的众筹服务,又较好地管控了现行部分众筹平台上的个人求助善款不善用的风险给予了充分肯定,称这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智慧之举”。

项目推广过程中,各地高度重视、高效配合,先后通过召开“慈善医疗众筹”项目推进会、印发《关于支持湖北省慈善总会在我市实施“慈善医疗众筹”项目的通知》、举行集中签约授牌仪式等方式,积极推进“慈善医疗众筹”项目在当地实施。其中,恩施州15家二甲以上医院签署“慈善医疗众筹”项目合作协议,实现全省首个地区全覆盖。宜昌市相关部门分别把“慈善医疗众筹”项目的落实情况作为对各地及市属医疗机构精准扶贫实绩考评的重要内容,给予推动和督办。黄冈市21家医院通过集中签约、集中授牌方式,实现一次性签约全覆盖。

为加快推进“慈善医疗众筹”项目实施,总会计划动用社会捐赠资金1100万元,对40家完成项目自动对接医院的贫困患者进行配捐资助,并从中挑选大力支持项目实施的21家医院,作为项目示范医院进行培育,为项目全省普及树立样板。目前,“慈善医疗众筹”项目已进入全面实施的重要阶段,省慈善总会正积极联合省内近百家慈善组织,以“慈善医疗众筹”项目实施为中心工作,为全省二甲以上医院接入项目提供服务,为爱心企业参与慈善医疗配捐提供服务,为困难患者开展网络筹款提供服务,系列宣传推广和志愿服务活动正有序进行,项目在发动群众互助,救急救难,助力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的作用日渐显著,越来越多的贫困大病患者正从中受益。全省293家二甲以上医院全部接入平台后,按照目前运行期间的数据测算,保守估计每年可动员全省超过1000万人次捐赠,成为推动依法行善、宣传慈善文化、倡导社会互助的有效途径。而且,该项目具备可复制性,目前,湖北省慈善总会已经向河南、湖南、安徽、重庆等省市推荐,项目具备在全国推广实施的条件和需求。

自动测量仪公司

上海医疗光学测量

小型影像测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