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医药回顾

三季报披露结束,医药业绩符合预期,其中CXO、疫苗、医疗器械表现突出,中成药业绩稳中提速,制药、医疗服务受疫情影响业绩相对较弱,个股业绩分化较大。政策端,10月份福建发布电生理集采文件,规则偏温和,对企业出厂价影响较小。近期一系列较积极的政策,对板块的悲观政策预期有所修复,目前医药的估值仍然具有性价比。近期板块内行情轮动较快,本基金持仓相对稳定,以医疗器械、疫苗、CXO、医药消费为主,个股业绩较强。

医药消费基金,医药仓位为主,持仓个股和医疗保健类似,消费仓位包括白酒、免税、医美。10月份白酒和免税相对较弱,主要国内疫情防控压力较大,消费压力较大。随着消费的逐步好转,目前应适度乐观。持仓个股的中长期投资逻辑比较确定,估值合理。

大健康基金,持仓以医疗器械、疫苗为主。近期有所调整,考虑到医药相对估值低,目前会维持高仓位。后期会调整部分仓位至健康相关标的。

二、医药行业政策

1)10月26日,河北省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20种集采医用耗材产品信息填报工作的通知》,采购品种涉及人工骨填充材料、一次性使用输尿管导引鞘、一次性使用无菌外周血管内药物涂层球囊、一次性使用造影导管、Y接头、缝合线、心脏稳定器、一次性温度传感器、一次性血氧饱和度传感器、医用干式胶片、血管鞘、一次性活检针、一次性使用压力延长管、一次性使用高压造影注射器及附件、一次性取石网篮、可吸收性血管结扎夹、角膜塑形用硬性透气接触镜、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颅内支架、动脉瘤夹等20个品种。

近视防控和治疗有多重手段,包括低浓度阿托品、OK镜、离焦框架镜、离焦软镜、激光手术、ICL晶体等。目前我国OK镜的渗透率相对较低,或许与OK镜验配的价格相对较高有关,集采后有望促进价降量升。

2)10月14日,福建省药械联合采购中心发布《心脏介入电生理类医用耗材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文件》(下称《文件》)。《文件》明确,电生理类耗材集采将以组套、单件、配套三种采购模式分组进行。其中,压力感应/冷冻治疗导管及其对应的诊断导管根据产品属性不同分为4个组别,按照1:1的配比采取组套采购模式,相对最高有效申报价达到一定降幅的组套获得拟中选资格;房间隔穿刺针/鞘、线性/环形/星形/异形标测导管及非压力感应治疗导管采取单件采购模式,多家报名的竞价单元以企业加权报价与所在竞价单元的最高有效申报价的降幅确定拟中选企业,独家报名的竞价单元议价降幅为同品类拟中选产品的加权平均降幅;冷冻环形诊断导管(不符合参与组套采购模式的产品)、冷冻导管鞘、心内超声导管、体表定位参考电极、灌注管路等配套产品采取配套采购模式,按照相配套产品同步降价。采购周期为2年,首年协议采购量于2023年4月起执行。

按单件采购的产品类别是目前国内电生理厂商参加集采的主战场,若存在多家企业报名竞价,则报价较低者以及降幅≥50%者均可获得拟中选资格。换言之,只要申报企业接受≥50%的降幅即可确保中标,价格竞争打破了以往的唯价低者得的零和博弈,中标确定性显著增强。

此外,最高有效申报价基本等于当前市场终端价,而确保中标的价格降幅仅为50%,预计这一降幅将不会伤及出厂价,这也保证了中标企业的合理利润,有利于电生理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三、配置策略

从企业基本面和估值出发,精选受益于需求扩张、产品价格压力小的标的。制药领域着眼企业中长期竞争力,随着国内药品审批审批、监管和医保支付方式完善提高,制药企业竞争主要是产品的竞争,营销作用将弱化,具备高研发投入、产品储备丰富的企业值得重点配置;医疗器械受益政策鼓励国产器械配置政策,基层和县级医院空白市场需求旺盛,国产器械性价比优势突出,部分产品甚至达到进口水准,具有很大进口替代潜力,器械板块值得重点配置;其它景气度高、竞争格局好的细分领域,如血制品、医药研发外包值得关注。目前行业估值相对合理,建议重点关注。

风险提示:药品和耗材招标采购方面政策不确定性。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厂家

测量光学仪器

自动测量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