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平时在银行办理业务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大厅里面会立着一个广告牌或者在办事窗口的台子贴着一张小广告,然后上面一般就是在推荐银行的理财产品或者某只公募基金。

如果广告是推荐银行理财产品的话,上面出现的基本要素一般有两个:

预期收益率

(现在逐渐改成了基准收益率)和锁定天数;

如果广告是推荐公募基金的话,上面出现的基本要素一般有三个:

过去N年的收益率

、基金类型和基金管理公司。

如果你在排队等候或者办理业务的过程中,多看几眼广告,就会有客户经理走过来给你进行一对一的产品推荐。

有时候推荐的是理财产品还好,但如果推荐的是公募基金特别是股票基金,然后被客户经理的一顿话术感动,说这只基金去年一年收益率100%;

然后又是什么明星基金经理管理之类的,于是一心动买了几十万,未来涨了还好,要是遇到熊市大跌,肯定恨死客户经理了。

大家肯定会想,为什么这只基金去年能赚100%的收益,但今年就不能了呢?

这里小编想告诉大家,公募基金的说的收益是指的过往实现的收益,并不能代表未来收益。

但肯定会有人问,那为什么银行理财说的收益就能实现呢?

这是因为银行过去为了发展业务而强行刚性兑付的结果,换句话说就是即使理财产品发生了亏损,银行也会暗中补贴。

而公募基金的运作十分透明,发生了亏损就是发生的亏损。

2016年以后,监管对银行刚兑已经提出了很明确的要求,所以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也不能刚性兑付了。

因此大家可以看到现在很多银行理财产品都是说基准收益而不说预期收益了,这就是刚兑被打破后的微妙变化。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无论是银行理财还是公募基金上面写的收益,都不是刚性兑付的收益了,只是一个参考。

对于银行理财还好,它的参考收益率一般都是固定的,虽然刚兑被打破了,但银行实现收益的能力还是很强。

不过公募基金的过往收益率参考价值似乎没有银行理财高,那么我们在选择公募基金的时候,除了看过去的收益表现,还能看什么呢?

公募基金由于类型不同,因此考虑的因素也会不同,

在这里小编就先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三个选债券基金的方法,但要注意的是,这三个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只是给大家提供一个思路。

01 持有期正收益概率

如果是一只发行很久的基金,除了看它过去一年或者过去两三年的收益率,我们还可以看看这只基金持有期取得

正收益的概率

那么什么是持有期正收益概率呢,我们可以分成两部分来看,

一是持有期,二是正收益概率

持有期简单的说就是你买一只基金持有的时长,比如你持有了半年,那持有期就是半年;

正收益概率就是收益大于0的概率

,这是通过历史数据计算出来的。

这里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我们准备买一只债券基金,然后预计要持有这只债基半年(180天)。

此外,这只债券基金已经运作了3年,那么我们需要了解的就是这只基金在过去3年中,在任何时点买入并持有一段时间的收益情况。

然后通过统计的方法来推算出正收益的概率如下:

因为我们预计的是要持有半年,所以主要关注的是过去持有180天正收益的概率,这里可以看到,正收益的概率为95.2%。

这就意味着说,根据以往的业绩情况,如果买入并持有180天,那么有95.2%的概率不会亏损。

这个指标对我们的意义就在于,我们至少能从过去的情况大致判断出这只基金投资表现的稳定性,一定程度的帮助我们做投资决策。

随着基金运作的时间越长,数据越多,也会让这个指标变得更加可信。

02 规模

我们在够买债券基金的过程中,还可以看看

规模和持有人结构

。有朋友会问,这两个因素对债券基金未来的业绩能产生什么影响吗?小编来解释一下吧:

首先,债券基金和股票基金有一个比较大的区别,就是规模对它们的影响不同。

对于债券基金来说,

规模越大意味着能有更大的投资议价能力

,债券市场的交易规模相对于股票市场来说是非常巨大的,随便买一笔债券交易可能就涉及了好几个亿的投资额;

并且债券市场交易不如股票市场活跃,基本上都是双边交易,所以规模决定了和交易对手的议价能力;

同时,基金规模越大,就可以参与更多的债券交易,投机机会和品种也会越多,整体风险就会越分散。

而对于股票基金来说,

规模越大,意味着会产生更明显的冲击成本

,并不十分利于主动投资的基金经理进行投资操作。

以股票顺灏股份(002565.SZ)为例,如果A基金的规模为2亿,B基金的规模为70亿,两只基金的投资策略和产品设计完全一致。

假设A、B基金都要顶格购买这只股票,目前顺灏股份的流通市值为70亿元,平均一天的成交量在50万元左右(平均一月1050万元);

考虑到监管要求的双5%限制,A基金可以买1千万元的顺灏股份,B基金则可以买3.5亿元的顺灏股份。

可以明显看出,B基金3.5亿都买顺灏股份,会更容易拉升股价,并且建仓时间也会拉长。

这两个原因都会导致建仓成本增加,而A基金在购买顺灏股份的时候对股价的影响就要比B基金小很多了,所以

规模对主动管理的股票基金影响并不算十分正面

因此,我们在买债券基金的时候,尽量选择规模比较大的,而买股票基金的时候,尽量选择规模适中的。

3、持有人结构

所谓的持有人结构就是指

持有某只基金的投资人的性质

,我们通常把投资人分为两类,

一是机构投资者,二是个人投资者)

,这两类投资者对基金产品有什么影响呢?

经常关注银行的朋友一定听过银行委外业务,这个业务其实就是银行理财业务的延伸,银行理财产品募集到资金后,把资金委托给公募基金管理人管理,这就是银行委外。

对于公募基金来说,通常会成立一个公开募集的产品来承接这类资金。这样的产品有一个比较隐晦的名字,叫做机构定制产品。

它一般披着债券基金的马甲,隐藏的很深,从外表看简直和普通的债券基金一模一样,但我们也有办法识别他们。

具体方法就是我们可以从债券基金定期披露的报告查看它的持有人结构,

一般来说,机构持有占比在80%以上的基金基本都是机构定制的基金。

那么这类基金和普通的债券基金有什么不同呢?由于这个比较复杂,小编就简单的说两个不同点吧。

一是

投资的标的有差异

,机构定制的债券基金通常会投资期限更长的债券,而且可能会触及一些高风险高收益的债券。

二是

投资目标有差异

,普通的债券基金通常更注重控制投资风险,而机构定制的债券基金通常更注重回报目标。

这就导致机构定制产品总能产生较高的回报,这也是合理的。

大家可以试想一下,

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如果是4.5%,如果委外的公募基金收益达不到4.5%,那银行也得倒贴。

由于机构定制的债券基金和普通债券基金都是公募基金,所以这两类基金我们都可以买到,只是机构定制的公募基金隐藏的比较深,不会专门去营销。

因此,如果买不到心仪的银行理财产品或者觉得银行理财产品收益不能满足自身要求的话,其实买机构定制的债基也是不错的选择。

ogp影像仪

自动测量仪公司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哪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