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关于私募基金行业的思考作者于明龙基金属于什么行业
昨天看完《私募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以后,我认为有必要从基金行业发展的角度研究一下适合私募基金生存与发展的商业模式,之后再结合《私募基金监督管理条例》优化基金公司的经营路线和投资策略,对于基金行业的发展才是良性的可持续的产业结构优化。
首先,中国目前99%的基金公司管理策略都是处于博弈性投机阶段中高频交易策略,为了满足随时可以有资金认购,随时有资金赎回的产品特性,盲目或者急功近利的追求收益曲线的平滑度,从而忽略了资本的社会价值和投资价值,必须从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行业发展的角度去考量,阶段性和周期性、成长性价值增长带来的投资回报。中国资本市场去散户化的时代已经开始,这里指的去散户化不是说散户不再投资,而是需要去除散户的博弈思维,从赌徒的圣地升华为价值投资的天堂,这才是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化和中国资本市场走向成熟的标志。
中国的基金公司需要向二级股权投资靠拢,需要具备借助行业周期和企业生长周期赚钱的能力,那么私募基金如何参与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或者股权并购?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投资于实体,进而让企业可以拿到来自于私募基金的融资去做经营?是基金公司和行业监管机构需要重点考虑的流程化、制度化、结构化问题。
透过《私募基金监督管理条例》的实施,很多小微基金公司和保持散户思维的博弈性基金公司,注定会逐渐退出中国基金行业大发展的舞台。在基金公司投资行为实体化的同时,当下中国更需要出现一批具有全球化视野的可以驾驭万亿级别资金规模的基金管理品牌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产业布局。这是中国建立资本强国必须迈出的重要一步,同样这也是当下中国基金企业面临的重要发展机遇。
纵观全球资本市场,只有那些围绕实体经济和科技创新进行证券实体化投资的机构才可以获得长足的发展,同时,这些金融投资机构的管理能力和规模化也会最大限度的获得国家和国际资本的认可。所以,中国的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老板需要从二级市场的博弈过程中跳出来,站在中国资本市场全球化和基金投资行为实体化的维度,以国家战略和行业发展战略的视角,为自己的企业和基金属性以及投资风格进行定位。
此外,在中国资本市场进入全球化竞争的阶段,基金公司需要建立科学有效的系统性风险监测与管理体系,通过各种量化工具的应用,尽可能的形成客观、理性并且具有前瞻性预判能力的非主观决策管理体系。
总结:虽然我们无法让时间停止,但是我们可以筹谋和助力中国资本走向全球化,走向实体化,可以用正确的方法和路径,使资本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服务。在此我郑重呼吁中国基金行业和中国资本之崛起,需要每一个热爱资本市场并且有梦想、有目标、有野心并且有社会责任感的行动派集合起来,共同为建设一个可以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资本业态奋斗终生!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下一篇文章再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