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作者为财经姝婷创作团队,版归为财经姝婷说创作团队所有。

全文:1300字 阅读时间:2分钟

主编:杨文

俗话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又所谓树大招风,名人虽能尝尽世间奢华,但也有常人不曾体会的烦恼。对于生意之人,关于买买卖卖卖卖买买之事本没有什么特别,但是放在名人身上就另当别论,比如,李嘉诚,因为他是香港首富,因为他太有名气,因此与他有关的商业交易,除了钱的多少,人们更愿意揣测的买卖的背后的意义。

前不久,李超人又大手一挥,花了23亿英镑折合230亿人民币现金买下了英国最大的酿酒厂和酒馆运营商Greene King plc(格林王)全部已发行股本及将予发行股本,如果加上格林王的19亿英镑的债务,李超人将付出46亿英镑,约合近400亿人民币的代价收购。400亿人民币看似很贵,其实不然,业内人士称,时值英国经济低迷外加脱欧等不确定因素,英国资产大幅缩水,400亿的人民币其实已经非常便宜,李嘉诚这个“抄底王”此次就是提着现金去抄底,另外这个格林王也不简单,它拥有英式酒馆、餐厅和酒店总共1687座,而这其中有81%都拥有永久业权或长期租赁权,永久业权或长期租赁权就意味这可以坐收租金,有租金即有了稳定的现金流,除了品牌,没有什么比稳定的现金流更有诱惑力。

8月的收购,很容易让人联想起这些年李嘉诚的资产大转移,有人算了一笔账,这九年,李超人卖了香港和内地约3000亿港元的资产(约2000亿人民币),而这其中一大部分都投向了英国,从早年收购英国“兔子”电讯公司开始,又通过旗下公司等多种渠道,不断在英国能源、码头、电力、房地产、水务注入资本。据不完全统计,在李嘉诚近5000亿的海外投资中,仅英国便超过4000亿港元。李家控制着英国约1/4的电力分销市场、近三成的天然气供应市场、近7%的供水市场、超40%的电信市场、近三分之一的英国码头、超50万平米的土地资源。因此,有人认为李嘉诚有赚钱跑路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另一项统计似乎更显客观,早在2017年中旬,有人就针对于李嘉诚在内地资产做过一项调查,根据长实地产的2017年中报,当时,李超人在中国内地的土地储备量仍然高达约1059.1万平方米,就算在香港,土地储备量也有55.7万平方米。一年后的而2018年中报显示,长实拥有可开发土地储备(包括发展商于合作发展项目之权益,但不包括农地及已完成物业)约1270万平方米,其中香港56万平方米、内地1170万平方米,不降反增。也就是说李嘉诚仍有近1000万平方米的土地在内地还没有开发,按照2017年长实计划开发164.74万平方米土地速度计算,这些土地仍可供李嘉诚在大陆开发5年左右。从这个角度来说,你可以说他在内地捂盘囤地,但说资产转移,就显得有些牵强。

当然,李嘉诚倾向去英国投资,说没有人脉关系肯定是不可能的,毕竟历史原因大家都知道,关键,低买高卖是资本获利永不变的法则,李嘉诚作为商人,带走一些东西必然也会带来一些,关键看我们能不能发掘机会,在这方面,华为就走在了前面,凭自己的实力,在5G的全球推广上与李嘉诚合作,杀入英国市场。反之,一味用民族情绪绑架商业行为是很遭人厌恶的。

影像仪

光学影像

光学系统测试

光学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