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1、10幅草图 10个故事,盘点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手绘草图2、「手绘」欧洲欧式古典建筑手绘建筑装饰画3、从线稿到上色,20幅超美手绘带你走进嘉应学院

10幅草图 10个故事,盘点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手绘草图

20世纪中期以来,最具标志性的现代主义建筑,10幅草图 10个故事,见证现代城市建筑发展历史中的那些伟大与惊艳。

20世纪中期,现代主义建筑成为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建筑思想。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束缚,大胆创造适应工业化社会需求的崭新建筑,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

10幅世界上最具标志性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手绘草图,10个背后小故事,哪个作品或故事你给你最多灵感启发……

01 对纯粹的极致追求勒·柯布西耶:萨伏伊别墅

勒·柯布西耶 Le Corbusier 1929

One Picture

萨伏伊别墅 Villa Savoye 的西南立面手绘,建筑师以铅笔和白色粉笔绘制

One Story

勒·柯布西耶提出“光明城市”

“光明城市”里,通过多米诺体系,将建筑抬高

勒·柯布西耶推崇新建筑五点:底层架空(Pilotis)、自由平面(open floor plan)、自由立面(free facade)、横向长窗(ribbon window)、屋顶花园(roof terrace)。他渴望建立一座“光明城市”,通过多米诺体系,将建筑抬高,这样就可以将连续的绿地在建筑下面通过。

萨伏伊别墅 实景

他急需一个时代代表作。同时拥有完美的功能与纯粹的几何形式!于是萨伏伊别墅成了代表载体:完全采用框架结构,抛弃承重墙,底层架空了,平面自由,立面也自由。大面积横向长窗也实现了……

但是,它的漏水问题却始终困扰着萨伏伊一家。为了保持形式的纯粹。排水管被隐藏在了各种填充墙和空心柱中,当排水管排量大的时候,房间内各种渗漏自然出现了。甚至从室内沿着墙角渗漏到外墙……

对建筑新功能和纯粹性的过分关注,导致排水问题的疏忽或考虑不周,从而造成建造时的临时修补,增加了建筑成本。

萨伏伊别墅共花费40多万法郎,几乎是初始预算的2倍。艾梅里·萨伏伊一直在投诉漏水一事,甚至提出起诉。最后,二战爆发,萨伏伊夫妇放弃了别墅逃去其他地方了,事情才算暂告段落。

可以上人的屋顶花园,对屋面排水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在当时浇筑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萨伏伊别墅这个平屋顶,没用几天就开裂了,大规模渗漏让业主一家饱受风湿之苦。

勒·柯布西耶在战后放弃了白色纯粹主义,走向粗野的画风。屋顶形式也开始多变,不再一味的坚持平屋顶。估计萨伏伊别墅漏水事件对他的触动还是蛮大的……

02 瀑布之上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流水别墅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One Picture

流水别墅 Fallingwater 1939

One Story

流水别墅 实景

溪水由平台下怡然流出,建筑与溪水、山石、树木自然结合在一起,像是由地下生长出来似的。

流水别墅位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某郊区的熊溪河畔,室内空间自由延伸,相互穿插;内外空间互相交融,浑然一体。

别墅共三层,面积约380平方米,别墅外形强调块体组合,整体带有明显雕塑感。楼层高低错落,一层平台向左右延伸,二层平台向前方挑出,几片高耸的片石墙交错着插在平台之间,很有力度。

卡夫曼一家人合影

卡夫曼在设计之初,只提出一点要求:要与大自然亲密接触赖特充分领会并实现了其想法

流水别墅是赖特为卡夫曼 Kanfmann家族设计的别墅,Edgar Kanfmann是美国当时非常富有的百货公司巨头,赖特满腔的热情与满腹才华令考夫曼眼前一亮,毅然决定出资实现其设计。

建筑实施过程中,赖特不断完善、修改自己的草图,预算也一再超标。但他一腔热血持续感动着考夫曼,考夫曼同意了赖特所有方案并给予他充足的资金支持,以超过预算2倍的成本完成了建筑,赖特也成就了自己的设计梦想。

别墅第一层阳台伸出小溪之上5米多,第一层平台向左右延伸,第二层则恰好与之相反地前后伸展开来。结构工程师当时看到图纸认为这是不可能实现的,要求赖特放弃或更改设计。赖特却一步不让,直至说服了所有人。当大阳台混凝土浇筑完工要拆模板的时候,工人都怕阳台垮塌到山涧里而不肯上去,最后还是赖特自己一个人爬上去完成的任务。

03 耶鲁鲸鱼埃罗·沙里宁:耶鲁大学冰球馆

埃罗·沙里宁 Eero Saarinen

One Picture

耶鲁冰球馆 David S. Ingalls Rink 1957

One Story

耶鲁冰球馆 实景

耶鲁大学冰球场建于1958年,埃罗·沙里宁1934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建筑系,其设计风格清新、个性突出、造型独特,他前期倾向古曲风格的、技术精美的现代建筑,后期则倾向于多变的空间组织与有力的结构表现,作品中体现出少年时曾受雕塑训练的影响。

耶鲁大学冰球场建筑最大特色:覆盖着圆弧形的屋顶,其整体外型酷似鲸鱼,被誉为耶鲁鲸鱼。

该冰场建筑主体长200英尺,宽85英尺,整体造型极富个性,自然地呈现出流动感和抛光感,同时兼有东方传统建筑的风格。冰球场外观看似沉重,实质上却是一个拉伸结构的建筑,主要由中间一条90多米长的弓形钢筋混凝土结构作为脊梁,向两边拉起钢索来支撑屋顶,构成了复杂的空间曲线曲面结构。

随着时代发展,冰球场不再满足如今的建筑规范和标准要求。康涅狄格州KRJDA受委托近年对其进行了翻新改造:进行了12700平方英尺的地下空间扩建,增添了更衣室、培训区、办公室、休息室及其他设施。

因为年代久远,建筑内部及结构混凝土受损,KRJDA利用当代制冰艺术和气候调节系统对冰场重建,满足全年使用需求。还新增了媒体空间体;装了隔热屋顶;整合节能照明系统。整个翻新改造持续了两年多的时间。

04 重建版本VS原作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巴塞罗那世博会德国馆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One Picture

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 1929年建筑师手绘

One Story

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 重建版本 1986年6月开幕

重建后的德国馆,官方名称改为“巴塞罗那馆”Barcelona Pavilion

1929年的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由德裔美国建筑师——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设计。作为现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建筑,它以其简洁的形式和奢侈的材料如大理石、红玛瑙和石灰华而闻名。

1929年时,该建筑仅用3个月的时间就被建造完成。由于是临时性建筑,世博会结束后即被拆除(仅存6个月)。1981年,巴塞罗那市议会决定对其进行重建。

重建的地址仍在原处。在结构体系的选用上,1929年德国馆所呈现的结构逻辑是“屋顶依靠8根独立的十字钢柱支撑,不承重的各种隔墙可以随意地落位和变化”,但实际上因为当时局限的建设条件和苛刻的建设要求并未做到。

基础部分,1929年德国馆在网格状砌块的基础上增加了加泰罗尼亚拱做连接和填充,提高了强度的同时还加快了施工进度;而重建后的巴塞罗那馆不仅有钢筋混凝土的基础,还增设了地下室。

屋顶部分,1929年德国馆采用了钢结构,在其上覆盖轻质板材形成连续的平坦表面,在与立柱交接的部分增加辅助节点、出挑的部分减薄尺寸等;而重建后的巴塞罗那馆则更接近密斯的初衷,采用了混凝土整体浇筑。

尽管1929年德国馆的室内照片是黑白的,仍可以发现重建后的巴塞罗那馆与德国馆最明显的效果差异,正是位于室内核心位置的缟玛瑙墙。因为当年为密斯提供材料的采石场已经关闭,重建建筑师辗转北非多地寻找,最后才机缘巧合地获得了比较接近的材料。但跟原作相比仍然有色泽和花纹上面的明显区别。

05 跟随视角、光影变化的建筑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IIT建筑系馆

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 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1956

One Picture

S.R. Crown Hall

One Story

S.R皇冠大厅 实景

IIT建筑系馆位于伊利诺伊理工学院,是一座著名的教学楼。建成于1956年,可谓钢铁与玻璃的完美结合,整个建筑大气、通透、开放,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现代建筑之一。2005年,大楼被整体修复,现在的它看起来和最初一样迷人。

伊利诺斯理工学院是密斯在芝加哥工作、生活的起点。整个空间系由两个白色方柱、一个巨大的屋顶,以及由玻璃、钢梁搭建的围和结构代替外墙构成的,看起来如同一个空空如也的火柴盒。

这是一栋随时跟着视角、光影与周围风景变化而变化的建筑

皇冠礼堂的内部也很有特色,凡德罗使用可移动的木质隔墙和立柜代替传统的砖石墙体对大厅、图书馆、自习室等不同空间进行分区,在通透开敞的空间里,营造出一种纯粹而喜悦的求知氛围。

外在的粗犷和内在的雅致,如同凡德罗其人与作品之间的反差——他被认为是一个为人冷酷、难以亲近的独行侠,而他的作品却温暖、热情,有着实实在在的包容力。

06 功能与美学融为一体瓦尔特·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校舍建筑

瓦尔特·格罗皮乌斯 Walter Gropius

One Picture

包豪斯校舍建筑 The Bauhaus Building 1925

One Story

包豪斯校舍建筑 1926年实景 露西娅·莫霍利拍摄

包豪斯 Bauhaus 是瓦尔特·格罗皮乌斯于1919年在魏玛建?的艺术学校。创始?瓦尔特·格罗皮乌斯担任校长,他于1919年3?20?发表了包豪斯宣?,“…建筑,雕塑,绘画,都必须回到??艺的基础上….让我们成??个新的?匠?会,将树?在??艺?和艺术家之间的?墙消除。让我们?起希望,想象,并创造未来,它将以?种统?的形式呈现——汇集建筑、雕塑和绘画,它们将从百万?匠的?中诞?,成为未来全新信仰的堡垒。”

德绍包豪斯学院前的包豪斯大师们

左起: Josef Albers, Hinnerk Scheper, Georg Muche, László Moholy-Nagy, Herbert Bayer, Joost Schmidt, Walter Gropius, Marcel Breuer, Vassily Kandinsky, Paul Klee, Lyonel Feininger, Gunta St?lzl and Oskar Schlemmer

? bauhaus

包豪斯校舍落成仪式请柬

1925年菲格尔所绘的城市规划图

建筑选址距离德绍新区中心2km。从1925年菲格尔所绘的城市规划图可以看到,虽然在建筑刚刚落成的时候,穿越建筑的道路还未建成(建筑在一片荒地上开始建造)但总体规划中道路系统已经很清楚了。

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建筑在城市总体布局中的位置及与未来城市新区中心和体育场轴线的关系。建筑位于弗里德里希大街和包豪斯大街的转角,体量跨越道路,以某种类似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姿态打破了传统城市中那种建筑与街道的古典关系,也让天桥部分成为一个漂浮在空中的、城市级别的构筑物。在当时的德国乃至欧洲,这样的建筑是前所未见、独一无二的,引起了很大的反响。

包豪斯校舍建筑航拍

包豪斯校舍的历史沿革 1926年1938年 1945年 1958年 1963年 1993年

包豪斯校舍建筑实景

1996年,校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包豪斯校舍不仅仅是一个宣言,更承载了包豪斯学校乃至整个德国,从一战后到今天所走过的跌宕而曲折的历史进程。

07 独立别墅经典之作理查德 · 诺特拉:洛弗尔健康之家

理查德 · 诺特拉 Richard Neutra

One Picture

洛弗尔健康之家 Lovell Health House 1928

One Story

洛弗尔健康之家 实景

这栋别墅之所以被称为“健康之家Health House”,是因为最初它是为自然疗法医生/《洛杉矶时报》健康专栏作家菲利普 · 洛弗尔博士而建造的。 别墅有可以休憩的门廊,日光浴专区,户外健身房和教室,引入充沛阳光的窗户和一个为严格素食者设计的厨房。

洛弗尔健康之家 内部

洛弗尔健康之家别墅之所以成为住宅建筑的典范,除了其建筑形式是经典的现代主义风格外,更因为其当年采用了超前的建造方式。整座别墅采用轻钢框架建造而成,所有的结构部分都是工厂预先制作,然后被运送到陡峭的山坡,现场安装,在当时仅用了40个小时就完成了结构框架的搭建。

电影《洛城机密》取景该别墅

作为剧中角色Pierce Patchett的家

这栋别墅于1971年被列入美国国家历史遗迹名录,成为美国著名历史建筑的重要见证者。

08 世界最著名的透明盒子菲利普 · 约翰逊:玻璃屋

菲利普 · 约翰逊Philip Johnson

One Picture

玻璃屋 The Glass House 1949

One Story

玻璃屋 实景

当代知名建筑师菲利普 · 约翰逊设计了这座世界著名的玻璃屋 The Glass House。它位于康涅狄格州新迦南镇New Canaan, Connecticut的庄园里。

建筑由四面透明的玻璃墙组成,除此之外,再无其他墙体。当菲利普 · 约翰逊设计玻璃屋时,恐怕也没想到多年后,会被《纽约时报》称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透明盒子”。当菲利普 · 约翰逊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专业的建筑师,他自己称这所房子是一个“简单的立方体”,他与伴侣断断续续地住在这里,直到他2005年去世。

内部空间被低矮的胡桃木橱柜与砖砌圆柱体划分,圆柱体内是浴室/卫生间。砖砌的圆柱体和地板经过抛光处理,泛出深沉的紫色。

每一种季节里都充满魅力 与自然完美融合

景色宜人

09 雕塑般的外观脱颖而出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古根海姆美术馆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One Picture

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 Solomon R. Guggenheim Museum 1959

One Story

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纽约)实景

赖特刚刚得知古根海姆选址纽约作为博物馆地址时,毫不掩饰他的失望。他觉得这座城市被过度建设,人口过多,并且缺乏建筑价值。尽管如此,他还是按照客户的意愿进行了工作。

当人们在第五大街上向北走时,会经过一排又一排的高大公寓楼。它们呈现出矩形、垂直的特色,并以点缀装饰。古根海姆博物馆以其光滑的白色混凝土结构和旋转的圆柱形体在其中脱颖而出。

博物馆的曲线从内部看更具冲击力,多层的、包围的、环绕的、封闭的,同时又是自由的。赖特摈弃了传统博物馆建筑房间式的布局方式,他认为观众的参访体验不应该建立在一种来回重复走进走出的流线之上。环形坡道从地面缓缓升起直达圆形中庭的天窗之下,观众的参访是从地面层搭乘电梯至顶层再顺着环形坡道从上往下,最后到达地面层的圆形大厅——而这个空间将是观众体验到的最后一件艺术品。

可惜1959年10月,古根海姆博物馆第一次面向公众开放;此时,赖特已逝世近6个月,他并没有见到它在世人面前亮相的那一天。

10 建筑师纽约首秀 1亿1套安藤忠雄:伊丽莎白街152号公寓

安藤忠雄 Tadao Ando

One Picture

伊丽莎白街152号 152 Elizabeth Street 2018

One Story

伊丽莎白街152号 实景

伊丽莎白街152号是一栋位于曼哈顿Nolita区的超级豪华公寓,也是日本国宝级设计师安藤忠雄在纽约的首秀作品。

建筑面积达32000平方英尺。该建筑共7层,仅有7套从两居室到五居室不等的公寓。2017年6月份全面开售之后,有人以1520万美金(约合人民币1亿)价格预订。

整栋建筑犹如一座水晶宫殿一般干净而充满诗意,传达出一种静雅空灵的境界,营造一种日式禅意的抽象美。安藤忠雄说:“我想打造具有微妙感知力的建筑,它是安静的,不张扬的。”他希望将伊丽莎白街152号创造为一个只有日本人才能做的项目。

建筑在材料上仍是以安藤标志性的清水混凝土为主,同时加入了铁和玻璃。透过整面通透的玻璃幕墙,窗外的风景一览无余。为了打造一座宁静的建筑,安藤忠雄将四种主要元素:光、声音、空气和水融入室内空间,同时与周边的环境保持和谐。

为了使建筑更具诗意美感,安藤还设置了一面高55英尺、宽99英尺的绿化墙。种植完成后的绿墙成为纽约市最大的绿植墙之一,这些植物可以根据四季变化生长、凋落,不同观感让建筑物也仿佛具有了生命。

这十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的手绘草图,你喜欢哪一个?

「手绘」欧洲欧式古典建筑手绘建筑装饰画

「手绘」欧洲欧式古典建筑手绘建筑装饰画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手绘家(ID:shj2046)”,向原作者木木致谢!

欧洲古典建筑风格

古希腊建筑 公元前26世纪~公元前4世纪

古罗马建筑 公元前8世纪~公元476年

欧洲中世纪建筑 公元476年~公元15世纪

拜占庭建筑

罗马式建筑

哥德式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 公元15~公元19世纪

巴洛克建筑 公元17~公元18世纪

洛可可建筑 18世纪20年代

古典复兴建筑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

折中主义建筑 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

古希腊建筑 公元前26世纪~公元前4世纪

古希腊建筑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6世纪,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是最繁荣的时期,涌现许多像帕提农神庙的经典之作。端庄典雅,匀称秀美是古希腊建筑的艺术风格。

如果我们说,古希腊的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泉与宝库,那么,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则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

古希腊建筑特点:

1.是平面构成为1:1.618或1:2的矩形,中央是厅堂,大殿,周围是柱子,可统称为环柱式建筑。

2.柱式的定型

多立克柱式: 柱头为简单而刚挺的倒立圆锥台,柱身凹槽相交成锋利的棱角(20个),柱子高度约为底径的4-6倍,没有柱座,雄壮的柱身从台基上拔地而起,檐部的高度为柱高的1/3。

爱奥尼柱式: 柱头为精巧的涡卷,柱身有凹圆槽,槽背呈带状(24个),有复杂的、看上去富有弹性的柱座,柱高约为底径的9-10倍,檐部的高度为柱高的1/5。

科林斯柱式: 除了柱头如盛满卷草的花篮外,其他各部与爱奥尼柱式雷同。

3.建筑的双面披坡屋顶形成了建筑前后的山花墙装饰的特定的手法。

4.由平民进步的艺术趣味而产生的崇尚人体美与数的和谐。

5.建筑与装饰均雕刻化。

如果我们说,古希腊的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泉与宝库,那么,古希腊的建筑艺术,则是欧洲建筑艺术的源泉与宝库。

古罗马建筑 公元前8世纪~公元476年

古罗马建筑是古罗马人沿习亚平宁半岛上伊特鲁里亚人的建筑技术(主要是拱券技术、穹顶结构),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并用混凝土取代石料。古罗马建筑在公元1~3世纪为极盛时期,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

古罗马建筑特点:厚实的砖石墙、半圆形拱券、逐层挑出的门框装饰和交叉拱顶结构为主要特点。

欧洲中世纪建筑 公元476年~公元15世纪

中世纪,指自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衰落之后到文艺复兴到来之前的1000多年。中世纪建筑以基督教教堂为代表,先后形成了拜占庭建筑,罗马式建筑和哥特式建筑3种风格。欧洲中世纪建筑中世纪,指自古希腊、古罗马文明衰落之后到文艺复兴到来之前的1000多年。中世纪建筑以基督教教堂为代表,先后形成了拜占庭建筑,罗马式建筑和哥特式建筑3种风格。

拜占庭建筑

公元395年,以基督教为国教的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史称东罗马帝国为拜占庭帝国,其统治延续到15世纪,1453年被土耳其人灭亡。东罗马帝国的版图以巴尔干半岛为中心,包括小亚细亚、地中海东岸和北非、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域等,建都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以古罗马的贵族生活方式和文化为基础。由于贸易往来,拜占庭建筑作为拜占庭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既保留了古希腊罗马建筑的特色,又吸收了阿拉伯伊斯兰建筑的优点,形成东西文化交融的独特景观。

拜占庭建筑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窿顶”。

第二个特征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在一般的拜占庭建筑中,建筑构图的中心,往往十分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

第三个特点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

第四个特点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罗马式建筑

罗马式建筑是10-12世纪,欧洲基督教流行地区的一种建筑风格。罗马式建筑原意为罗马建筑风格的建筑,又译作罗马风建筑、罗曼建筑、似罗马建筑等。罗马式建筑风格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是10世纪晚期到12世纪初欧洲的建筑风格,因采用古罗马式的券、拱而得名。多见于修道院和教堂,给人以雄浑庄重的印象。对后来的哥特建筑影响很大。

罗马式建筑特点:

技术处理方面,罗马式建筑的设计与建造都以罗马式半圆形的拱券结构、拱顶为主,以石头的曲线结构来覆盖空间。

美学观点,就是建筑物巨大、繁复,强调明暗对照法(让光线从寥若晨星的小孔照射进来),但建筑的装饰则简单粗陋。

艺术形式有着主次关系:建筑居于主导地位,而其他的艺术活动,如绘画、雕塑、镶嵌艺术等,则居于附属地位。

哥德式建筑

哥德式建筑,或译作歌德式建筑,是一种兴盛于中世纪高峰与末期的建筑风格。它由罗曼式建筑发展而来,为文艺复兴建筑所继承。发源于十二世纪的法国,持续至十六世纪,哥德式建筑在当代普遍被称作“法国式”(Opus Francigenum),“哥德式”一词则于文艺复兴后期出现,带有贬意。哥德式建筑的特色包括尖形拱门、肋状拱顶与飞拱。

哥德式建筑特点

哥特式建筑的特点是尖塔高耸、尖形拱门、大窗户及绘有圣经故事的花窗玻璃。在设计中利用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新的框架结构以增加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建筑以直升线条、雄伟的外观和教堂内空阔空间,常结合镶着彩色波流的长窗,使教堂内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文艺复兴建筑 公元15~公元19世纪

文艺复兴建筑(Renaissance architecture),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十五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它地区,形成带了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

文艺复兴建筑特点:

主要表现是古代希腊、罗马经典建筑艺术的回归和对哥特式建筑的扬弃。

在理论上以文艺复兴思潮为基础;在造型上排斥象征神权至上的哥特建筑风格,提倡复兴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形式,特别是古典柱式比例,半圆形拱券,以穹隆为中心的建筑形体等。

巴洛克建筑 公元17~公元18世纪

巴洛克建筑巴洛克,原意是“畸形的珍珠”。后指17世纪文艺复兴晚期流行于欧洲的一种艺术风格,影响遍及美术、雕刻、建筑等门类。巴洛克建筑的造型追求不对称和不协调,常采用波浪形曲线与曲面,突出立面与空间的凹凸起伏和运动感,装饰浮华,标新立异。

巴洛克建筑特点:

一、炫耀财富。大量使用贵重的材料,充满了华丽的装饰,色彩鲜丽。

二、追求新奇。建筑师们标新立异,前所未见的建筑形象和手法层出不穷。而创新的主要路径是,首先,赋予建筑实体和空间以动态,或者波折流转,或者骚乱冲突;其次,打破建筑、雕刻和绘画的界限,使他们互相渗透;再次,这是不顾结构逻辑,采用非理性的组合,取得反常的幻觉效果。

三、趋向自然。在郊外兴建了许多别墅,园林艺术有所发展。在城市里造了一些开敞的广场。建筑也渐渐开敞,并在装饰中增加了自然题材。

四、城市和建筑,常有一种庄严隆重、刚劲有力却又充满欢乐的兴致勃勃的气氛。

洛可可建筑 18世纪20年代

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的法国洛可可风格(Rococo),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可可本身倒不像是建筑风格,而更像是一种室内装饰艺术。建筑师的创造力不是用于构造新的空间模式,也不是为了解决一个新的建筑技术问题,而是研究如何才能创造出更为华丽繁复的装饰效果。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洛克建筑和洛可可建筑比较:前者讲究线条的韵律感、量感、空间感和丰富而有变化的立体感,并带有绘画般的效果。后者在前者的基础之上更讲究壁面的形式美,利用繁复多变的曲线和装饰性的绘画布满壁面,甚至利用镜子或烛台等使室内空间变得更为丰富,喜欢用舶来品(如中国瓷器、日本漆器、东方丝绸与挂毯、非洲珠宝、意大利水晶灯等)装饰室内。

古典复兴建筑 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

古典复兴建筑采用严谨的古代希腊、罗马形式的建筑,又称新古典主义建筑,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流行于欧美一些国家。当时,人们受启蒙运动的思想影响,崇尚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在建筑方面,古罗马的广场、凯旋门和记功柱等纪念性建筑成为效法的榜样。考古取得的成绩,古希腊、罗马建筑艺术珍品大量出土,为这种思想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古典复兴建筑特点:

古典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师和艺术家们认为,哥特式建筑是基督教神权统治的象征,而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建筑是非基督教的。他们认为这种古典建筑,特别是古典柱式构图体观着和谐与理性,并且同人体美有相通之处。这些正符合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

折中主义建筑 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

折中主义 19世纪上半叶至20世纪初流行在欧美一些国家。折中主义建筑模仿历史上已有过的各种建筑风格,并进行自由组合,但缺乏对新建筑材料的认识和新建筑技术的使用。

今天关于「手绘」欧洲欧式古典建筑手绘建筑装饰画(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手绘家(ID:shj2046)”,向原作者木木致谢!)就分享到这里,如果你有疑惑欢迎在留言交流互动。

从线稿到上色,20幅超美手绘带你走进嘉应学院

供稿:广州零角度手绘

本文已获得原作者的授权

意绘——印象嘉应学院

嘉应学院也许有很多人听说过但不知在何方,如果说在"世界客都"或叶帅的故居应许有很多人都知道在梅州。嘉应学院也简称为嘉大是梅州的最高学府,在这个富有历史文化与素有“世界客都”之称的地方,承载着文化的积淀与承传,默默在为广大学者奉献。在这里我只是个手绘爱好者,通过手绘的形式挥洒对嘉大情怀,同时让大家感受她美的另外一面。

1、意绘 | 嘉应学院——图书馆

傍晚时分,坐西向东的图书馆总是能有让我们深深沉醉的能力。在灿烂的夕阳,变化多端的云之下,我们在图书馆前的世纪广场散着步,聊着天,笑着,到最后的告别,这里见证着一切。

↑手绘解说:

线稿分析——线稿主要为体现空间的宽广,没有过分的刻画,广场和远景植物建筑更多的是留白,表现空间的推移,整个空间采用极简的线描方式,没有任何光影处理,从而彰显现代的极简主义,同时在为色彩表达前留下很好发挥空间。

色彩分析——在这画中我更的是表达一种情怀,在色彩中多是采用蓝色、黄色、红祡色相结合,诗写傍晚的氛围。在变化多端的彩云之下,处理天空的云彩关系的时候,运用红祡色与其画面作对比,色彩细致入微,使整幅画面更协调更美。

2、意绘 | 嘉应学院——图书馆和钟楼

嘉应学院最美建筑——图书馆和钟楼。毕业照必拍地,地标来的...(每年的毕业求婚成功率最高的地方哦)一般人我不告诉他的。

↑手绘解说:

线稿分析——上面两幅图主要是表达图书馆与钟楼的宏伟,分别采用鸟瞰图与平视图的表现方式。线稿主要为体现空间的宽广,没过分的刻画。广场和远景的植物忽略原有树木的繁杂的细节,采用树林轮廓的表现手法,这样更容易突显地标建筑。

图2线稿在后期处理时候结合了PS完成,增添了人物使画面更有丰富,补充了广场大而空旷的缺憾。

色彩分析——图1色彩采取冷暖对比的手法,黄色的天空与蓝色的投影相对比,使其蓝色的建筑体与投影显得更清透,空间更深远,整幅画面更协调更美。

图2色彩在处理天空的时候用了彩铅去完成天空的,由于云彩的更变幻,更需要注意就是云彩的变化。

3、意绘 | 嘉应学院——中校门

中校门简洁而霸气,这里绿树成荫,最喜欢与你骑着摩托车经过这里沿着最美的校道开下去,享受着凉风带给我们的喜悦,成就我们最美的回忆。不过小心保安抓你哦(无证驾驶)嘿嘿。

↑手绘解说:

线稿分析——这稿在选作时候,我就想应如何突出中校门的简洁与历史呢?正值大门旁的树高而大又有一定的历史,所以在选角度方面,主观把视平线降低,用仰视图的方式表现。在处理复杂树群的时候,主观采取了对比关系,把它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给大家。斑驳的落影使得画面增加几分透气与趣味性,行走在这路你心是否有一种盛夏的感觉。

色彩分析——该图整体给人一种动漫色彩的感觉,以绿色调为主,更多是选择邻近色搭配,其实绿色调是非常难把握的,画面主要通过光影关系把这绿色调紧扣在一起,斑驳的落影和人物使得画面增加几分透气与趣味性显得更加协调。

4、意绘 | 嘉应学院——情人山

情人山这个地方似乎大家总是觉得这里是情侣约会圣地,其实你可曾知道,这里也是看帅哥打球的好地方喔,同时这里也是一个看晚霞的好地方,一边看帅哥一边看晚霞,多惬意。

↑手绘解说:

线稿分析——草地大量的留白,面对复杂的场景,化繁为简,重点撑握植物的生长规律,学会取舍。大部份初学者对于繁杂的树群不会处理,看到什么画什么。我们应该懂得对于看到的物体有取舍关系和借景添加到自己的图面当中,这样才会让图显得更加有灵气所在。

色彩分析——该图以蓝绿色调为主,蓝色天空的细腻变化,与画面形成对比更多是为了衬托画面,使其拉开空间关系,注重植物间对比与光影关系。

5、意绘 | 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

客家研究院,嘉应学院身为在梅州的唯一一所高等学府怎么能没有一个客家研究所呢,这里有着对梅州客家人文最详细的了解,他在南区校道边呢,好多同学或许还没发现他的存在呢。

↑手绘解说:

线稿分析——图面前景树运用了剪影的手法,同时采用了较为常见的三点透视表现手法,这样显得画面建筑体的体量感更加明显,此画重点要注意地面透视的纵伸要把握好。整个画面处理当中在后期的光源和人物让画面的气氛浓郁,阳光更明媚。

色彩分析——此图的色调统一,当中你会发现前面的树也是蓝色的。有时候在特定的画面中,周围的环境物体也是相对应变色调。

6、意绘 | 嘉应学院——德龙会堂

德龙会堂,经常搞晚会演出的地方,有人说过,在嘉应的这四年怎么也得上一次德龙。这里的喧嚣繁华,他的辉煌你有读懂了吗?还有,据说这块地方是嘉应学院的“好地方”,所以校长副校长们都在这里办公,一般人我不告诉他哦

↑手绘解说:

线稿分析——线稿当中在处理复杂的树群的时候,主观改变了原有树木的繁琐与大小,把它的最美的一面展现出来给大家,而在建筑的处理中,没有表现太多的材质,主要刻画它的光影关系。

色彩分析——在马克笔上当中的氛围挺不错的,特别是色调的把握,不过有一个不足的地方,需要指出来的,特别是树木暗部的蓝色和天空有点太纯了,欠缺与画面的协调性(我也是人也会犯错,不是神,希望路过的朋友也发现问题,当您发现的问题越多,您进步的空间就越大)。

7、意绘 | 嘉应学院——公颜实训大楼

公颜实训大楼,大家都叫他工楼,这里是工科生的教学楼,反正高颜值的电信啊,土木啊的帅哥都在这里出没哦,还有很多跳舞的美女俊男呢。还有这里是马云叫大家来拿快递的地方哦。

↑手绘解说:

线稿分析——画面采用了较为常见的三点透视表现手法,这样显得画面的建筑体的体量感更加明显。在建筑方面遵循大的建筑体量感处理,而窗户则没有刻画得过于精细。这样形成一个画面的对比。

色彩分析——整个画面采用冷色调为主,暖色调结合来处理画面。画面的气氛主要是靠人物、植物、天空来衬托出来,而建筑则用冷灰色刻画建筑的固有颜色,让建筑体有着冰冷的水泥感。

8、意绘 | 嘉应学院——文祠楼

古老的石拱桥徜徉在周溪上,旁边是挑檐走瓦的古老文祠。嘉应学院有百年学府之称,那么文祠楼也有百年老历史了哦~现代化校园的背后,也有历史人文的积淀,沉稳内敛的气质有木有!

↑手绘解说:

线稿分析——画面天空结合PS的处理, 通过天空反衬出前后的主体,整个画空间层次更明显。在采用天空背景的时候要注意光源的方向,切勿反方向了。

色彩分析——上色当中主要抓好物体的投影关系表达,强调物体与物体间的上下关系。

水体是透明的,反衬是周边环境的色彩。

9、意绘 | 嘉应学院——荷花池

荷花池,不知不觉间又到了夏天,上课的路上,一股股的热浪伴随着阵阵荷叶香,本是烦躁的心情多了几分愉悦。早上趁着太阳刚刚爬上来,带着微风的清晨,去荷花池读读书练练口语也是不少嘉大学子的选择呢!

↑手绘解说:

线稿分析——鸟瞰图是一个比较直观的角度看全景,在线稿方面通过树木的高低与疏密关系表现它的层次感与空间感。在画面的前景松柏树的处理是越离我们近的地方处理得相对会精细,立体感强烈,反之亦然。

色彩分析——整个画面气氛把握得非常好,犹如清晨的阳光明媚,整个色调是偏冷色调,但是缺少暖色调的结合,特别是绿色树木欠缺暖色系的加入,如果加入了暖色调,画面会更佳。

- END -

系统门窗品牌

别墅门窗

系统节能门窗

隔热隔音门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