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门窗手动压模机视频
文章目录:
1、省钱自己做牙模2、现在的“体感纹身”都牛B到这地步了3、导致产品压模的一些因素
省钱自己做牙模
久病成医,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能给自己做牙模!
一直觉得自己牙齿结实,美观,所以吃核桃都不用核桃夹。生完二胎,没想到令我骄傲的牙齿不干了,下门牙缝隙越来越大。某天遛娃,有一个小姐姐给我发了一张宣传单,一看,我这个牙齿特别好矫正,就跑去医院矫正了!真是掉坑里了,想想就下门牙缝大一点就大一点,又不影响作用,何必受这个罪,这个过程真的太痛苦了!历时两年,去年终于把托槽卸了,以为大功告成,哪知道这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还需要带保持器!
首先这个保持器了,第一步需要做个牙模,然后医院把牙模放在压模机上,就压出了牙齿保持器!
不知道医院是不是为了省钱,那个印模粉加了水,特别腥,一放到嘴里就要吐,但这个时候千万不能动,不然就前功尽弃!
这次我以为自己做,会很麻烦,买了很多印模粉,没有想到一次就成功了!自己买的印模粉,不知道是不是质量好一点还是什么原因,味道没有医院的重,到快干的时候,才有点腥味!印模粉加入适当的水(33-34毫升的水一包印模粉),需要快速搅拌,搅拌好了,有点像孩子玩的泡泡泥,就倒入牙托!
然后把有印模粉的牙托放入嘴巴,扣在牙齿上面,等印模粉变色之后(大概30秒),再拿出来,整个过程不要动,用鼻子呼吸!拿出来后牙托上就有你的牙齿印了。
然后等待一个小时左右,等上面的水份干,就可以灌石膏了。
石膏的调配分两次,第一次调稀一点(12毫升的水配一包石膏粉),倒入印模里,覆盖牙齿就好了,这个时候一定要多敲几次牙托(我大概敲了五十下),不然很容易出现断裂和开缝!第二次覆盖牙龈!
然后再调一次稠一点的石膏(8毫升的水配一包石膏粉),把整个牙印覆盖。
又是等待了,一个小时后,就可以脱模了!我是睡完午觉起来,大概两个小时脱的模,特别容易!后来我又做了一个,发现时间长一点,更好托模,不容易断裂!
最后就是放阴凉的地方凉干,大概12个小时,就可以寄去做保持器了。
因为牙模是石膏左的特别容易碎,所以打包的时候需要放很多防耐摔的材料包着,我是左三层又三层的!方便得可以让医院给做一个3D牙模,就可以永久保留!
医院做一付保持器需要五六百,大概带三个月,自己做一付两百多一点!想着自己相当于赚了好几百,就很高兴!自己做,除了省钱,还省时间,每次去医院,排队等半天,自己在家做,就免了这些。我这次把牙模打印成3D的,下次就不用这样麻烦,直接就可以做保持器了!牙齿矫正过程特别痛苦,所以各位友友们,最好就是把我们的牙齿保护好!
现在的“体感纹身”都牛B到这地步了
别纠结纹带鱼还是纹女友的名字了,和“体感智能纹身”相比,实在缺了些未来感。想象一下,触摸皮肤(纹身)就能控制手机和电脑,还有比这更屌的吗?
这是麻省理工学院和微软搞出来的项目:DuoSkin。最近放出了宣传视频,一经放出便受到了强势围观。
简单说说吧,这个DuoSkin至少具备三项功能:
1、当成输入端使用
在设计这款智能纹身时,他们模仿了传统用户界面的输入装置,比如按钮、滑块、2D触屏等,将纹身变成了一个输入端。
简单来说,就是将你的皮肤变成一个触屏,通过触碰纹身向手机/电脑传达指令,比如增减APP音量、操作幻灯片。
2、当成输出级使用
目前的输出功能主要体现在纹身的变色效应上,把纹身变成了“显示屏”。
DuoSkin中加入了某种墨水状的热变色染料,当人体温发生变化,使得纹身受热时,颜色就会相应地发生改变。
3、作为存储数据设备使用
这款智能纹身还能用来存储数据,再通过无线传输给其他电子设备,某种程度上就像个移动硬盘。
而纹身用到的无线设备是一种由线圈连接的芯片,通过金箔来制作线圈,因此可以随意改变形状。
研究人员Cindy 表示,他们的目标是让每个人都能用得上,因此用材上都尽量往便宜了整。
比如金箔,就是平常装饰骚气巧克力用的那种。其他材料也都很常见,类似水转印纸、压模机等。
怕围观群众不知道这个纹身“做出来真的很简单”,他们还特意在官网贴出了整个纹身的制作流程:
第一步:使用图片软件绘制电路图
第二步:制作成品
a.制作电路模具
b. 将金箔作为导电材料
c. 安装电子元件
第三步:完成电路制作以后,将纹身贴用水转印到使用者的皮肤上
围观到这里的群众都纷纷点头:这很牛逼,我们很想要。
然而研发团队“遗憾地表示”:DuoSkin目前还没上市,只是放个预告让你们过过瘾,具体上市时间另行通知。
当然,吐槽的网友也不少。关于热感使纹身变色的功能,某位网友表示:“鉴于情绪起伏也能让人体温发生变化,所以是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怒了,贴张纹身告示一下吗?”
另一网友:“我已经能够想象自己通过这纹身抓小精灵(Pokemon)时的模样了。”(如下图)
而由于该纹身对手机控制所保证的电子支付功能,关于“再买就剁手”的梗显然也变得更微妙了,一位网友表示:“我以后看到有人手臂上有这种纹身,就马上剁了他的手去购物。”
一位显然很乐观(且单纯)的兄弟表示:没关系,反正我纹在丁丁上。
文章来源:DuoSkin、techcrunch 、YouTube /译:瓢缸
首发于《男人装》官网enrz.com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朋友圈才是义举....
转载及稿件合作请联系010-65871645
(兄弟们可以帮我们留意一下,抄袭我们文章的家伙可以举报一下)
我们的微信号:nrz200405
真实、趣味、性感、实用
孔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意思就是说:一个人要是连《男人装》微信都没关注,简直不知道他还能干什么.
那儿有一些我们无法放在微信的内容...
导致产品压模的一些因素
在模具的生产过程中,我们应尽量避免产品粘模、未掉落或手动未拿取产品而产生模具压产品的状况.否则长期以往,一副好好的模具,很快就会成为一副破败不堪的样子.即使修复好了,模具的寿命也会大打折扣,难以再完好如初.
如下:
压裂的母模入子原来是母模仁结构,产品压过后改成母模入子。改成母模入子后又被压过,所以压模有时真的是防不胜防。自从改用机械手吸盘吸取产品后就很少出现过压模的情况。有些时候是人为的因素,机械手未吸取到产品,机台报警后,作业员又未能查看模具内有无产品,照样是把模具压坏。
一、产品留母模
模具方面产生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母模存在拉力造成的。
对策可详见2020年1月5日本人在微注塑上发表的《产品刮伤了怎么办?》不再复述!
原因:2.模具灌嘴(浇口套)射嘴与圆弧处配合不良。
漏料会使产品出现短射现象,短射后会残留于模具内。
对策:2.可更换射嘴与模具灌嘴或模具位置重新对射嘴的方式(有的机台老旧,机台上的定位圈由于变形已拆除,即使模具上的定位环是好的,两者之间也是起不到准确定位的作用的。有的模具定位环没有起到作用,灌嘴的大端与母模固定板间隙过大,一般是单边10条的间隙值)
如下:
因新开模具灌嘴外径加工为¢35mm,母模固定板的定位孔为¢36mm。两者间存在单边0.5mm的间隙。虽母模固定板上有定位环,但根本就未能起作用,灌嘴的中心无法与射出机射嘴对中。(加之固定螺丝与母模固定板间存有间隙,实际超出0.5mm)
产品出现短射后,会留于模具内,不论公模或是母模。
一般出现于模具刚架上机台,射出参数调整的时候,此时技术员就需要将产品取出,直至产品射饱稳定为止。在生产过程中,机台加料不稳定或供料不足,也会造成产品短射现象。
机台方面:
可采用使用机械手吸取产品(视产品的情况而定)
产品如果留于母模,吸取不到产品,机械手会出现报警的状况。
当然也有设计将产品留在母模的,不过大多数还是产品留公模再以顶出产品的方式进行的。另外增加模具影像保护器,对产品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也是一个值得借鉴的办法(但此项投入的成本比较高)。
二、产品留公模上
模具方面:
原因:1.产品顶出后被顶针或司筒带回。
顶针前端有毛刺或顶针高度太长,顶针孔与顶针或司筒配合间隙过大(有毛边).
对策:1.1顶针或司筒前端有毛刺,用细砂轮将毛刺去除。
1.2顶针或司筒高度太长,凹陷于产品的肉厚内。降低顶针或司筒高度,保持与产品的肉厚相平或高出2条左右。
1.3顶针孔与顶针或司筒配合间隙过大(有毛边).
对策可详见2019年11月22日本人在微注塑上发表的《产品毛边的原因与对策》中“顶针孔与顶针配合有间隙”。
原因:2.产品顶出后顶落于公模仁表面。
由于成品体积小,重量轻.顶出后受静电作用,吸附于公模仁表面,不易掉落,再次锁模生产时造成模具表面压伤.
对策:2.通過在模具上加裝吹气裝置,使成品在吹气的作用下完全掉落,避免压伤模具.(吹气裝置与机台相连,由机台控制在顶出过程中才有吹气动作)
原因:3.顶出系统顶出后未回位。(通过增加回位检知检测下顶出板是否回位,一般是在顶针与滑块投影响面相重合的模具上才会有,防止顶针与滑块相碰撞)
对策可详见2019年9月15日本人在微注塑上发表的《顶出板顶出后不回位的因素》中内容。
工艺方面:
1.顶出设置可调成“震动顶出”。
2.顶出后退回的速度可加大。
3.增加顶出次数。
4.加大顶出行程。
二次顶出,先要将产品与斜销成型倒扣处脱离,然后再顶出产品。如顶出行程设置不够,回位销复位的同时,斜销卡住产品后仍将产品带回至公模。
原因:4.产品被顶针顶穿。
模具方面?工艺方面?物料方面:主要是公模包附力量太大。
对策可详见2020年7月10日本人在微注塑上发表的《产品表面顶白的原因与对策》中内容。如果公模力量再大点,产品表面顶白就变成了产品顶穿,同理!
原因:5.产品顶出后掉落于型腔内。
有时在两个对称滑块的底部,公模板中间部位逃开加工45度的斜度,以利产品顺利掉落。
原因:6.用机械手同时夹取料头与产品时,料头与产品相分离。
增加料头与产品的连接强度,但同时也要考虑到加大使浇口增大后,削完浇口后的产品外观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原因:7.锁模时,滑块心型上的产品未顶落。
油缸抽芯未完全抽到位,就将产品顶出,但顶出后产品仍挂在滑块心型上。对策可详见2020年2月18日本人在微注塑上发表的《模具上检知器的作用与安装方法》中内容。
原因:8.半自动生产,员工忘拿产品。
投入机械手与流水线都需要一笔不小的资金,所以在自动化程度不是很高的企业内,员工的劳动强度也是很大的。常采用半自动开关门来拿取制品,会遇到员工精神松懈,忘拿产品的情况时有发生。
原因:9.半自动生产,包胶模具放错位置。
我司的一款手动放刀片生产的产品,作业员在放入刀片的过程中,会放错孔位置(无法增加防呆措施),有时甚至会放入两片刀片的情况。所以模具经常会出现压坏的情况。只能依靠作业员工作中的细致来保证。
原因:10.机台故障
生产过程中,机台未有产品顶出动作,直接锁模。
造成模具压产品的情况,尽管有多方面的因素,但是平时我们的技术员一定要养成一个好的习惯-----那就是在架模的同时一定要开启低压保护,所以即使是产品被模具压到了,至少可以把对模具的伤害降到最低,还有就是模具上带感应检测的一定要与机台连接上并确认。
本文作者:微注塑特约作者 瞿春雷
本文为微注塑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任何人或组织不得复制、转载、摘编或以其他任何形式的商业应用!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