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重新轻旧”

警惕对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重新轻旧” 更新时间:2010-12-11 6:52:39   被调控打压下的房地产市场近期表现依旧活跃,对此,人们又将希望寄托于新调控措施的出台上,其中又以对房产税的呼声最大。不过人们在等待调控措施的另一只靴子落地时,或许也应反思为何已经实施的措施对市场调控的效果不明显。

调控“组合拳”理论上被认为是调控房地产市场的最有效办法,不过,在现实中人们更倾向于短时间内得到结果,这便导致了从国家到个人对未出台的新的调控措施抱有极高的关注度,而忽略原有措施的执行情况,这种“重新轻旧”的态度也使得有关部门在调控的执行力上出现松懈。

580万套保障性住房供应:缓慢

今年580万套保障性住房的任务是否完成?住建部部长姜伟新曾强调,“今年580万套的任务一定要完成。”作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最大、投入资金最多的一年,该项制度的执行情况或许并不乐观。

2010年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纷纷对保障房的供应表态。例如,北京市今年年初宣布了2010年将开工建设政策性保障住房13.4万户,同时承诺保障性住房用地力争达到同年全市住宅土地供应量的50%;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局长谢晓丹也表示:全年新开工建设保障房41875套,可解决2.5万户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

不过对于仍处在轮候区的家庭来说,或许并未感到保障性住房供应速度加快,因为新开工建设数量并不等于竣工数量。北京市住建委11月19日透露,截至目前,年底前竣工交用4.6万套政策性住房的任务已经完成,根据政策性住房建设进展,预计全年实际竣工交用的政策房可达到5万套,这一数字与13.4万户的新建数量相差较大。

78家央企退出:不理想近两年央企频繁出手拿地成为房地产市场中的一道刺眼风景。由于其特殊的身份,也给本轮调控制造了不少麻烦。越来越庞大的进军房地产市场的央企队伍以及一连串的央企地王让国资委不得不于今年3月下发通知,要求78家非主营房地产的央企退出房地产市场,此后多家央企虽在指定时间内交出退出方案,并有极少部分央企挂牌转让旗下房地产产业,不过从目前来看,整体退出情况并不理想。

在寄希望于央企自觉退出无望后,监管部门也不得不痛下“狠手”。有媒体报道,针对部分央企不愿意退出房地产市场的情况,监管机构日前向商业银行下发了一份房地产央企“红名单”,宣布停止对78家央企贷款,并收回已经贷给央企的款项。

目前有消息称,多数央企已经采取在完成建设项目后,不再参建新项目的方式退出房地产行业。本月8日,国资委有关负责人再次重申,78家央企退出房地产业的方案上半年就已交出。

土地拍卖方式改革效果:不明显

近年来,在土地招拍挂过程中地价屡被刷新,因此原有的土地拍卖方式也被人们诟病为孕育高房价的土壤。对于近两年来土地价格的飙升,北京等一线城市的国土部门不得不采取暂停土地拍卖的强制性措施,此后,国土部开始部署“招拍挂”制度改革―――试点城市采取“综合评标”、“一限多竞”等办法实现对高房价的抑制,以期弥补传统拍卖方式中价高者得地的弊端。

改革后的土地拍卖方式并未得到实质性改变,特别是对于一些热点地块的拍卖,“综合评标”、“一限多竞”依然让位于“高价”。

问题的原因在于土地出让金是政府收入的主要来源,让地方政府主动采取措施切断这一收入来源并不现实。而高房价已经改变了住宅作为居住的本质,甚至改变了其价值属性,它们已变身为投机者手中赚钱的“聚宝盆”。

三次元影像测量仪

影像测量

OGP影像测量仪

影像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