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IPO“科创”属性质检报告:“3+5”评价指引下的争议与未来

随着《科创属性评价指引》的出台,未来科创板审核、申报工作是否会发生相应改变?科创板门槛是否有所提高?对整个资本市场将产生什么影响?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多位市场人士,让我们听一听各方解读。

自科创板推出以来,有关受理企业的科创含量争议就不绝于耳。如何提升科创板的“科创”定位,也一直是监管层和市场摸索的改革方向。

3月20日,中国证监会制定并发布《科创属性评价指引》,首次提出科创属性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更好地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在科创板上市。

《指引》的发布如一颗重磅炸弹,在监管部门、拟上市公司、中介机构等市场各方均引发热烈反响。“指引出来后,我们就非常关注,第一时间和保荐机构做了沟通,对照了一下,发现我们各方面指标都达到了,而且高出不少,所以于我们而言暂时没什么影响。”3月23日,北京地区一家科创板受理企业相关负责人这样告诉记者。

短短数言,可见市场各方的关切。

那么,随着指引的出台,未来科创板审核、申报工作是否会发生相应改变?科创板门槛是否有所提高?对整个资本市场将产生什么影响?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多位市场人士,让我们听一听各方解读。

科创属性之争

科创板自推出之时,就强调了“科创属性”“科创定位”,支持和鼓励“硬科技”企业上市。由此,相关争议不断,从主动退考的木瓜移动,到过会的江苏北人,还有被否的泰坦科技,都曾引发过市场对其科创含量的质疑。

江苏北人的董事长朱振友面对质疑,一度通过媒体发声表示“很委屈”。他回应称:“江苏北人或许不是首批科创板选手中最优质的那个,但机器人系统集成行业同样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

以泰坦科技为例,其闯关失败的原因就与这家公司的核心技术先进性成色不足有关。上市委审议认为,泰坦科技未能准确披露业务模式和业务实质,未能准确披露其核心技术及其先进性和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的情况,因而决定对其科创板上市申请予以终止审核。

作为监管部门的上交所,在去年第二批集中受理的科创企业名单公布后,以答记者问的方式回应科创板申报企业科创含量争议:“这些讨论有助于形成市场各方依法履职尽责的市场环境,有助于我们做好后续审核工作。”

彼时,上交所表示,将在审核问询中,针对市场广泛关注的科创代表性、技术能力、企业质量等问题进行多轮问询,通过充分的信息披露,对企业的定价、发行和上市形成市场化制约。发行人应真实、准确、完整地披露信息,保荐机构应对发行人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进行充分论证。

种种争议和关注的背后,是困扰科创板申报企业的共同问题:不论对拟上市公司、中介机构还是监管层来说,有关科创属性的定义,并没有量化标准,这给相关工作带来难度。

“此前拟上市企业和中介机构对企业是否拥有科创属性莫衷一是,因无明确的判断维度,增加了企业上市的成本、减缓了申报速度。在审核问询过程中,科创属性是问询的重点,且不同企业的问询标的也不尽相同。”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告诉记者。

提供衡量标准

《指引》的出炉,使得上述难题终于得到破解,给拟上市企业和中介机构提供了自我检验的衡量标准。

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常规指标+例外条款”的结构,包括3项常规指标和5项例外条款。企业如同时满足3项常规指标,即可认为具有科创属性;如不同时满足3项常规指标,但是满足5项例外条款的任意1项,也可认为具有科创属性。

“原本在审核过程中,对于科创属性问题,实际上存在不少主观性判断,有了指引之后,对相关事项进行了明确,对企业来说是个好事。”前述科创板受理企业相关负责人说。

具体来看,3项常规指标分别是“研发投入金额或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发明专利”、“营业收入或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侧重反映企业的研发投入、成果产出及其对企业经营的实际影响,能够较为全面地衡量企业研发投入产出及科技含量。特别地,考虑到尚不具备盈利能力、采用第5套上市标准的申报企业,允许这类企业不需要满足常规指标3。

5项“例外条款”包括:国际领先、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进口替代、发明专利50项等,是对《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中“优先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拥有关键核心技术,科技创新能力突出的企业到科创板发行上市”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

证监会表示,《指引》提出的科创属性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现阶段科创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的。证监会将根据申报科创板工作推进的进程,适度动态调整相应的指导政策。

对于这套“3+5”指标,市场普遍认为将给企业申报和审核带来便利性。

“科创板上市规则中各类量化指标很容易掌握,最给中介机构和企业带来困惑的就是非量化的‘科创属性’判断。现在给出科创属性的具体量化参考指标,给企业初筛带来很大的决策便利。”力鼎资本CEO高凤勇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指标发布后,发行人对科创属性的自我评估、保荐机构对发行人科创属性的专业判断更简单、更明了,监管机构与科创属性相关的审核相比之前也会大大简化,发行上市的效率进一步提高。”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接近监管人士处了解到。

指引意味着什么?

既然有了量化指标,就难免要进行对照。

截至3月23日,共有216家科创板申报企业获得上交所受理。

根据广发证券策略研究团队统计,截至3月22日已上市的92家科创板企业中,共有80家满足条件一,85家满足条件二,87家满足条件三,同时满足三类条件的有69家,占比75%。

内在规律来看,不满足条件一、条件三的公司普遍市值较低,平均分别为60.80、67.76亿。此外,农林牧渔、有色金属、通信、公用事业、国防军工等行业达标率较低,约50%。

21世纪经济报道进一步统计了还在受理中的94家科创板企业,其中共有86家满足条件一,共有75家满足条件三。总体来说,满足条件的企业数量不在少数。

一位有科创板申报意向的企业人士表示:“已经在路上,看起来指标还是比较容易达到的。”

“从标准看,真正的科创企业达标真的不是很难,而且给了大家努力方向和标尺,让企业投入研发有的放矢。标准出台不会给科创板IPO带来实质变化,但是给企业选择板块增加了更明确的参考选项,是好事情。”高凤勇表示,“中国资本市场是多层次的,不是仅科创板一条路,创业板也马上推注册制改革试点,精选层也推出IPO制度,企业可以选择的路很多。”

对于指引的出台,也有市场人士认为此举提高了科创板门槛。

华拓资本董事长兼总经理朱为绎在受访时说,“科创板指引的出台对整个资本市场是很有好处的,他明确了科创板门槛问题,提高了准入门槛。一方面有利于科创板企业数量、质量不断提高。另一方面有利于新三板精选层的推出,此前有一些不具备条件的新三板企业跑去科创板,实际上没有必要,以后可以去精选层或者创业板注册制。”

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认为,“事实上科创板门槛是会提高,企业在标准之下去报,肯定受媒体质疑,除非真的很强,否则为什么发行人去科创板呢?可以去创业板嘛。预计达不到标准的申报会很少了。”

不过,有权威人士对记者强调,“3+5是支持,不是门槛;也不是硬指标,只是优化指标,是上市指南。”

“指南旨在提升申报效率和准确度,并非增加门槛。鼓励和支持,意味着符合3+5条件的企业即被认为具有科创属性,不再在‘属性’问题上增加上市成本,在科创属性的问答题中拥有‘免试’资格。与此同时,不符合3+5条件的企业也在答卷,上市条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上市通道依然通畅。”该人士说。

实际上,在市场公认具有较高科创属性的安集科技、芯源微,在IPO申报材料中就未达到3条标准中的营收增长率标准,但仍不妨碍它们成为科创板公司。

“我理解这只是市场指引,不是行政命令,更不是行政管制。上交所科创板必须坚守注册制包容性及市场化属性,证监会赋予科创板的独立审核权绝不会变相收回。”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受访时说。

广发策略研究团队也认为,科创板属性标准设置明确了“硬科技”科创板定位但非设置新准入门槛,黑科技、平台类、小市值等公司申报积极性可能有所降低;指引有助于降低上市成本,提高审核效率,加快发行审核节奏;同时,量化指标强调发明专利,引导二级市场分化、一级市场企业科技沉淀。

王骥跃则认为,“市场会去判断科创性,但更关注成长性。市场并不认为标准一定是对的或者合理的,市场会有自己的评判标准,真金白银投票比行政设定的标准要更合理。”

三次元影像仪

测量测量系统

3d测量

光学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