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理财模式护航职业生涯的三个关键期

调整理财模式护航职业生涯的三个关键期

摘要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财富的需求是不同的,这就是当下极为流行的生命周期理财规划理论。 作为社会大众的一员,我们要圆一个美满的人生,除了要有一个好的职业外,也要懂得如何......  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对财富的需求是不同的,这就是当下*为流行的生命周期理财规划理论。  作为社会大众的一员,我们要圆一个美满的人生,除了要有一个好的职业外,也要懂得如何应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财富所需。 从初入职场到退休,每个人的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奋斗重点,也就有了不同的职业生涯规划。结合不同的职业生涯阶段,我们的理财重点也应该依时而动,不断调整。  职场新人要正确看待财富  "冥冥中都早注定你富或贫",《沉默是金》这*歌让我们注意到这样两类人:一类人一辈子努力工作,辛辛苦苦地存钱,却始终过着一种捉襟见肘的生活;还有一类人,总想"以小搏大",心比天高,在金钱游戏中摸爬滚打,一旦失利就再难振作。  所有的这一切,看似命中注定,其实都是因为缺少理财规划的恶果。一个过于保守,一个过于激进。要做好理财,关键是要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大的效用。既然理财是一辈子的事,我们就应该早认清人生各阶段的责任和需求,制定符合自己职业生涯的理财规划。  "我刚毕业,收入不高,刨去房租和日常开支,每个月所剩无几,甚至很多时候还得靠家里接济。没钱,拿什么理财?"这是一些刚入职场的新人对理财存在的普遍误解。  不可否认,职业生涯中的*份工作,只是一个起点。好的起点,可以成就你,但倘若没有好的起点,是不是就注定一辈子都与财富无缘?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  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或许起点都差不多,找的工作也是差强人意。但一个人的定社会地位、习惯、生活、职业等都存在不确定的因素,未来也就充满了各种可能。起点可以相同,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自身选择不同的拐点,这样终点就有可能千差万别。一个人能否成功,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对财富的理解,从而选择获取财富的方式。选择不同的财富方式能决定不同的人生方式,也能改变命运。  和机遇一样,财富也垂青于有准备的人。刚入职场的新人,*先在态度上对财富要有一个认真重视的态度。经常有人自诩"我视金钱如粪土",如果我们稍微用心调查就会发现,这样的人往往都是穷人。对财富的态度,也是一个人对工作和生活态度的直接反映。还是那句老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对大多数刚进入社会的年轻人而言,开始有了固定的收入,在短时间内*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先自给自足。其实,收入的高低并不是职场新人面临的主要问题,更主要的还在于使用金钱的方法。很多年轻人认为,"钱是挣出来的,不是攒出来的",并以此为依据大手大脚花钱。这话似乎有些道理,但只说对了一半,钱靠挣,但也要积蓄。"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收入的多少在一定的时间内是可预见的,但能够养成积累财富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浪费,就能更主动地把握住手中有限的资金。  许多人觉得现在由于刚刚步入社会,用钱的地方很多,存钱理财有难度,还不如等将来工作比较稳定时再开始。其实,这种"财富发展观"也是比较偏颇的。  财富有这样的规律:先到先得,早理财早受益。拖延时间是累积财富的*大阻碍。举个简单例子来说,甲乙两人都是每月1500元作为理财支出,如果甲比乙早进行一年,那么在20年后,如果以5%的投资回报算,甲可以拿到大概616550元,而乙因为晚进行一年,只可以拿到569020元。他们回报的差额高达47530元。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这就是复利的魔力所在:每次投资的收益都可以作为下次投资的本金,如果年限越长,收益率越高,那么复利的效果就越明显。  对职场新人而言,做好了理财规划,那么各种消费的原则*好定位于"开销不高,品味不低",不要过分讲究,也不必盲目崇拜名牌。在金钱有限的时候,更需要锻炼自己的能力。虽然经济紧张是一种暂时的考验,但是由此养成的良好应对能力和预算能力却是人生永恒的财富。  职业生涯稳定期要主动出击  30岁至40岁是一个人风华正茂之时,也是在职场中充分展现自己才能、获得晋升、事业得到迅速发展之时。此时对很多人来说,还有一个调整理财目标、修订理财模式的任务。经过社会和职场的洗礼,作为职场中坚的人们应当对自己、对未来有了更清楚的了解,可以重新审视自己选择的职业、所选择的理财模式、所确定的理财目标,如有必要,就应尽快调整。  在这个职业发展的重要关口,选个适合自己的好工作,就是*重要的理财。虽然在工作和参与理财一段时间后,薪资和理财收益都有所上涨,但对于许多普通人而言,理财的本金主要还是来自工作的收入。虽说理财是开源节流,但节流只是手段,开源才是目的。好工作能把收入提高,理财才有更多的本金。  这个阶段的人们拥有着相对稳定的收入,一方面,这个阶段正值壮年,职业能力、收入水平正趋向高峰迈进,迎来事业的黄金期;另一方面,由于家庭生活、教育医疗、购车置业等方面的开销不断增大,在收支相抵的情况下,即便是高收入群体也时常捉襟见肘。但可以肯定的是,在财富面前,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打理好自己的收入,科学地分配好资产,利润就可能成倍地增长。  郭先生与其妻子均为外企职员,他们如今家庭年收入约为50万元左右,有一个8岁大的孩子。郭先生常向笔者感慨:"目前尚有10万元贷款未还,刚刚开始读MBA,学费约为十几万元,每月用于补贴双方父母约为3000元,再加上孩子教育费……10年奋斗还是感觉财务不自由。"  笔者通过分析发现,郭先生家庭的收入能力颇高,但目前的投资状况存在一定的误区。比如虽然盈利能力较高、家庭收入稳定,但夫妇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一旦出现风险,将对孩子的将来的教育及正常的家庭生活造成影响。另外,他们的银行存款与房屋按揭贷款存贷利差明显不合理。而对于郭先生即将就读的MBA,其实大部分MBA学院均提供分期付清学费的政策,且免除分期的利息。  结合目前的股市行情,笔者建议郭先生不妨以定投的方式配置一些股票或股票型基金。配置比例可参考80法则来进行投资分配,即(80-现在的年龄)×100%做为投资到风险资产上的比例,分享专家理财带来的炒股收益。这样计算,到孩子上大学的时候,按照年收益率10%计算,届时可积累购房基金60万元,足以缴纳孩子房屋的*付款及装修费用。由于银行汽车贷款利率大于银行房屋按揭贷款利率,且大于学费利率,故建议郭先生选择一次性支付购车款项,在一年后选择提前归还银行房屋按揭贷款,分期支付MBA学费。  郭先生的孩子上大学将面临一笔不小的费用,这笔费用需要及早准备,笔者建议其将现有资金中的6万元购买债券型基金作为孩子的教育基金,并从每年的生活节余中拿出一部分继续投资,按照年收益率5%计算,4年后可为孩子筹集教育基金近26万元,做到未雨绸缪。  *后,从理财的角度看,保险虽不会产生很高的投资回报,但它却能提供必要的保障,同时也能给人心理上的安全感,保险可以让人在许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时,不致使家庭遭受太多影响。笔者建议郭先生夫妇均应购买保险,保障方面除定期寿险、健康险、意外险外,还可考虑失业保险。同时,还可为双方父母投保医疗保险,为小孩投保意外伤害保险。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孩、老人的保险费率较高,在家庭主要收入阶层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可不必将大量的资金用于投保小孩或老人。  职业生涯高峰期需要全盘考虑  40岁至50岁这一阶段,是人生的收获季节,也是事业上获得成功的人大显身手的时期。因为这个年龄段,人的阅历、精力和资产实力这三方面均达到了*佳的平衡点。在人生*做理财规划,就要重点考虑将来退休后职场收入的大幅锐减。当然,40岁至50岁这10年也是尽可能多地积攒退休金的黄金期。  因此,此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对自己和家庭的财富和未来进行全盘规划,为个人和家庭的幸福生活夯实基础。当然,这个阶段的另一个任务是继续"充电"。很多人在此阶段都会遇到知识更新问题,特别是近年来金融衍生品层出不穷,更新的周期日趋缩短,如不及时"充电",将难以满足理财需要,甚至影响家庭财富的增值。  刘女士今年45岁,有一个刚上大学的独生女儿。和所有望女成凤的中国父母一样,培养女儿曾经是他的家庭生活重心。等到女儿考上了大学,刘小姐如释重负,决定对自己的理财方案进行调整。  刘女士和她先生都是国企职工,先生月收入1.5万元,刘女士月收入1万元。经过粗略计算可以看出,扣除家庭基本开销、娱乐购物、女儿大学生活费用以及养车费用,他们家庭每月有1万元以上的结余。  考虑到刘女士夫妇目前没有太大的消费压力,笔者建议他们对那笔深度套牢在股市里的30万元资金可暂不去操作。这主要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是目前市场走势不明朗,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买卖成本;二是根据牛熊转换的规律,从宏观上看,此轮大熊市已连绵持续1年多,在3000点的位置已经进行过多轮搏杀。尽管无法确定今年股市会不会*地反转,但经过市场的不断洗礼,股市上升空间显然比下降空间大得多,现在割肉离场显然是不明智的。考虑到刘女士夫妇都是普通投资者,笔者建议其可以购买股票型基金,由专业人士代为操盘,往往能取得比散户直接投资更好的收益。如果对基金经理不够信任,不妨直接投资指数基金,这样至少在股市上涨时,不会因为自己选股失误而出现只赚指数不赚钱的被动局面。  长期理财规划方面,笔者建议刘女士优先考虑自身和丈夫的养老规划。因为从理财优先次序上看,自身的养老金储备比儿女的未来储备更重要也更刚性。  但刘女士爱女心切,希望能在未来给女儿一个更好的生活保障。因此笔者建议刘女士可以在资金安排上做两手准备:一方面,为自己和丈夫筹备养老金,进行股票、债券和各类固定收益理财产品的投资。另一方面,等女儿毕业参加工作后,以夫妇二人积攒的部分养老金为*付,以女儿的名义贷款,在自住房附近再购买一套商品房,产权人*好写一家三口的名字(如只写女儿一人名字,务必保留好*付款实际出资人凭证),这套房子可作为女儿的婚房。由于产证上有自己的名字,这套房子今后也可以作为刘女士夫妇养老的备用资产。(作者就职于金融业)

理财之家

保险理财知识

经验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