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以不折腾人为本

在前些年的功能机时代,伴随着诺基亚的热销,一句“科技以人为本”的广告词,也为广大国人所熟知。近年来,“智能化”日益渗透进我们的生活,当下的人们,便充分享受了科技进步带来的便利。在交通领域,最近一个明显的案例,便是ETC。相信多数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当人工窗口还在取卡缴卡付费时,ETC的车主们,因为自动结算大大提高了效率,早已绝尘而去。

从去年开始,全国上下便掀起了一场风风火火的ETC装机行动。时间紧、任务重,上面有政策,下面有指标,可谓多方合力。而作为主推渠道的银行,更是承担了相当大的压力,甚至被编成段子,广为传播。当然成效也很显著,根据官方数据,截至去年底,已经有近2亿台装机量。而根据安排,在今年1月1日起,ETC将成为最主要的收费方式。可新年刚过没几天,网上车主们关于ETC的吐槽,竟然就闹得有点沸沸扬扬。有的抱怨收费不透明,有的质疑是在变相涨价,有的则是遭遇了系统故障,结果通行效率反而低于人工收费,有的则是出租车或网约车司机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因为计费的滞后而产生司乘纠纷……种种非议,不一而足。

按理说,在政策倾斜下,高速公司可以省下收费岗亭的人力成本,车主有节约缴费时间、且缴费有一定折扣优惠。至于ETC在顶层设计上,有没有更高远的考虑,诸如有分析所认为的全国联网下的金融布局,又或是推动各地高速路网公司的账目统一,笔者因为所知有限,未能得到官方的确认。但至少在明面上,这将是一件多方共赢的好事。可在实际中,这件好事,却有跑偏的迹象。

根据网络上反映的情况,以及各媒体记者的实地调查,ETC在首次全国大面积实际运行后,的确暴露出不少问题。人们对未知的事物天然地抱有警惕性,一些地方在出高速的时候,并不直接显示收费金额,自然就会产生收费不透明的质疑。而且这种困惑,不仅仅是心理作用,事实上也的确存在同一段路而费用不一的情形;更困扰网约车、出租车等需要即时结算费用的业态,产生冲突。关于计费的吐槽还体现在多次连续扣费上,推行ETC后,由原来的起点到终点的一次性按最短路程计费,改成了只要每通过一个ETC点就计费一次,有的车主就反映,往往一段路下来收到几十条扣费短信提醒,设想中的技术进步却带来了扰民的客观结果。而尽管有官方承诺整体费用较满载标准降低至少10%,但因为司机个体间的差异,按重量计费改为按车型计费后,的确会让那些返空率较高者成本上涨;而由于庞大的用户基数,即便受影响的只是以小部分群体,但绝对数量依然非常可观,更何况还牵连着上下游、以及从业者身后的家庭;既然推行ETC是为了释放降费的红利,为何偏偏由他们来承担改革的成本,在制度设计时,能否让雨露更均匀地洒向每一个人?

其实大家也都明白,于国于民,推行ETC都十分有必要。但在推行之前,是否经过了严谨的论证、严格的测试、用户的有序引导,以及灾备等应急措施?事实上我们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相关应对上,可谓是手忙脚乱,甚至出现了因为ETC故障,通行效率反而低于人工通道的奇景。我们始终相信,科技可以更好地服务于人,但事关几亿人的大事,真的应该更严谨一点、更仔细一点,即便是科技进步,也应该以不折腾人为前提吧。

杰信网

数字货币

企业运作

区块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