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煤炭改革拉开序幕 机制更灵活

河南煤炭改革拉开序幕 机制更灵活 更新时间:2010-1-16 23:24:27   卖还是不卖?对众多的河南民营小煤矿的老板们来说,确实是一道难题。但他们的这种犹豫不会持续太久。

据本报记者获得的消息,河南煤炭整合的纲领性文件 《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特别规定》在向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汇报后,已于1月14日,提交中共河南省委常委会讨论。

这意味着,继山西煤改之后,同为产煤大省的河南也将正式拉开整合的序幕。

而从记者拿到的一份讨论稿来看,与山西、内蒙古煤改的整齐划一相比,河南即将实施的煤炭整改方案,无论是在重组方式、退出机制等方面都将有更大的灵活性。

这对遭遇停产和整合困扰多日的河南煤老板来说,不啻为一个好消息。在此之前,不确定的政策取向,一直让他们在坚守与退出之间难以取舍。虽然也有看空未来发展趋势的煤老板们提前寻找好了下家,但更多的煤老板依然选择等待。

相对于民营老板们的焦灼,河南省属国有煤化工企业:河南煤化工集团、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郑煤集团、河南义马煤业则蠢蠢欲动,面对将被重新划分的资源版图,他们期待着一场新的跑马圈地。而夹杂在其中的地方政府,也不得不面临着“名与利”的选择。

二次整合

2009年年底,随着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接近尾声,内蒙古和河南这两大煤炭资源大省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之前的10月份,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在一次发言中透露的河南煤矿整合信息,更加坚定了人们对河南将步山西后尘进行煤炭整合的判断。

“其实这种理解并不准确。”河南省国土资源厅一位工作人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解释说,河南的矿产资源整合是全国最早的,而在河南的矿产资源整合中,煤炭又是首当其冲。

从2004年开始,河南就率先对煤炭等重要矿产资源进行整合。经过这次将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为主要目标的整合后,河南省煤炭骨干企业占有及控制的资源达到全省的90%以上,产量占全省的80%以上;河南的小煤矿数量从原来的1569个减少到508个,每个煤炭企业生产能力提高到15万吨/年以上。

河南省煤炭骨干企业也按区域就近整合,最终形成了以平煤集团、义煤集团、郑煤集团、鹤煤集团、焦煤集团、永煤集团为主体的7大煤业集团。

2009年这一工作又被进一步推进,由原永城煤业集团重组了焦作和鹤壁煤业集团,河南省7大煤业集团整合为5家。

与上一轮整合相比,此次讨论稿延续了以往关于资源向优势企业聚集的宗旨。除了后备煤炭资源必须以河南省骨干煤炭企业为主体开发外,在规范现有小煤矿办矿体制中,还提出了“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对小煤矿实施兼并、重组、托管,形成以骨干企业为主的办矿体制”。

“所谓托管也即和大型煤炭企业合作,根据双方的股份进行利润分成,大企业一般会占51%。”据新密一煤老板透露,此前郑煤集团在当地托管的煤矿就有10多家。

而在此次的讨论稿中,托管主体被定为省骨干煤炭企业或市、县地方骨干煤炭企业,同时鼓励产煤市、县组建紧密型骨干煤炭企业,其规模原则上不低于200万吨/年。

未参加兼并重组的中、小煤矿必须以协议方式由省骨干煤炭企业或地方骨干煤炭企业托管,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由原企业承担,安全管理责任由托管企业承担。

河南省煤炭办一位官员说,“此次煤炭行业整顿,兼并、重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最主要的还是建立一种长效的安全机制。”这与河南省副省长张大卫此前的表述颇为一致。

除此之外,在讨论稿中,还提出了建立小煤矿退出机制的目标,“凡开采突出煤层和未被兼并或托管的小煤矿,一律退出煤矿开采领域。”

在退出补偿方面,讨论稿中仅规定,“安全风险抵押金、采矿权价款等规费,予以退还。”具体的政策措施,则由各产煤市、县研究制定。

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一位官员认为,“这次整顿,政府还是非常谨慎的。”而一煤炭行业人士则指出,“问题的核心,关键还是看政府能出多少钱。”尤其是还有一些尚未完成技术改造的煤矿,投入了大笔资金,但还没有见利润,对这些煤矿一旦处理不当,对投资者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

据知情人士透露,“最近几周,李克副省长每周都要组织开一次关于煤炭整合的碰头会。”此次煤矿整合由河南常务副省长李克任组长的河南省安全生产委员会主导,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牵头,河南省工信厅、国土厅、发改委能源局等单位共同参与。

煤老板们的焦灼

“现在是既不让生产,转让也没人敢接手。”47岁的煤老板吴岩守着自己的煤矿发愁。

不确定的煤炭整合政策,让和他一样的600多名煤矿主焦灼。2009年9月8日,平顶山市新华四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后,河南省政府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全省30万吨及以下矿井,凡未经批准生产的一律停工整顿,此次被紧急关停的中小煤矿多达646个,而吴岩所在的郑州市占了191家,是此次关停整顿中最多的地市。

吴岩的煤矿产能虽然超过了30万吨,但在瓦斯爆炸后的第二天,也同样接到了停产整顿的通知。吴岩曾多次到当地主管部门讨说法,却被告知回去等政策。

自从2000年接手煤矿以来,吴岩已经经历了多次的整合,从最早的10万吨,到15万吨,再到30万吨,而其投入也从最初的2000万元到现在的1亿多元。

在2004年开始的以15万吨为最低产能标准的整合中,吴岩本可以通过扩大原矿井产能达到标准,但他还是下决心重新买了一个煤矿,从而使合并后的煤矿产能超过了30万吨的规模,但没想到这次还是没有逃过被停产整顿的命运。

他也曾试图转让,但河南省属国有煤炭企业来看了之后,觉得规模太小,不愿接手;而一些小投资者,考察之后,由于政策的不确定性,却不敢接手。现在,吴岩的矿每个月最基本的维护费用都得30多万元。

“现在只有等,说什么都没用。”和吴岩一样,新密的一位煤老板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他准备去给省里的督导组汇报煤矿的整顿工作,希望能有一个好消息。

而一位已经成功复产的煤老板则在抓紧生产,“得赶紧利用这段时间,挽回些损失。”2005年的煤炭整合中,他投入了3000多万进行技改,但至今为止他总共的生产时间加起来不到一年半,频繁的停工整顿早已让他吃不消。

“挣的钱都让设计公司和银行拿走啦。”据这位老板透露说,技改的时候,搞一套设计都得好几百万元,再加上融资成本,算下来,不但没挣钱还亏了不少。不过在他看来,他的境遇还算不错的,毕竟是通过关系从银行融资。

但他周围的几个朋友就没这么幸运,都是借高利贷进行投资,“有两个在前段时间都已经把煤矿转让了,长时间的停产,4分多的利息谁能撑得住?”

对于即将到来的整合,这位煤老板认为还是根据各地的情况因地制宜,“河南的煤矿和山西还不一样,像新密的煤矿占据的都是一些边角料,都是那些大型煤炭集团看不上的,有的甚至都是他们开采过后,不再适合大型开采的。”

在他看来,“煤矿不怕组合,肯定是越大越强,但像新密这种煤矿分布情况,如果也一味追求规模,显然不合适,上一次就有人掏几百万元买了个废洞。”

他解释说,“虽然不能产煤,却具有相关的资质,和原有的煤矿凑在一起,也算是符合了整顿的要求。”

利益博弈

“整个方案一直在改来改去,一些关键词语一会儿添上,一会儿又去掉,现在基本上又改回了原来的样子。”据一位参与方案起草工作的煤炭行业人士透露,整个过程大家争论得都比较激烈。

据一位省属国有煤炭集团内部人士透露,“方案起草之初,我们也曾提出了跨区整合的建议,但最终却因为地区利益的冲突,没有被采纳。”而在上一轮的河南煤炭整合中,跨区整合正是被鼓励的方式之一,并因此而催生了河南的7大煤业集团。

上述煤炭集团人士透露说,“在省里的整合方案提出之初,我们就成立了专门的小组,准备收购一些优质资源。”

但对手的出手同样迅速,据一知情人士透露,他曾介绍5家煤矿企业和该集团合作,但最终竟然有3家都已经被对手收编。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煤老板们都希望依靠国有煤炭集团这棵大树。在一位民营煤炭老板看来,和大集团的合作,肯定会有好的一面,但他更愿意自己独立运作。在当地的民营煤矿中,他是为数不多建立现代化体制的煤矿之一,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还为矿工们都上了保险,即便农民工也不例外。

如果有可能,他宁愿通过收购或联合的形式达到县地方骨干煤炭企业200万吨/年标准,而不是被整合或托管,“我们下面还可以挂三个矿,再多就不行了。”

相对于煤炭集团和煤矿老板们单纯的利益诉求,产煤地政府的选择似乎更为复杂,一方面是频繁的矿难事故,整日担惊受怕;另一方面是在没有更好经济发展方式下的增长压力。

在河南省主要产煤区之一的新密市,60%以上的税收来自煤炭行业。2008年以来,在河南省持续的煤矿整顿中,新密市110多家煤矿有90多家被关停,这对新密财政收入的影响可谓是立竿见影,其主要经济指标在郑州六县中的排名一直下滑,以致不得不通过“税收专项治理”来弥补煤矿关停后所产生的空缺。

而据一知情人士透露,在“税收专项治理”中,贡献最大的依然是中小煤矿企业。除了补交在以往停产期间所缓缴的各项税费之外,还以纳税的名义为政府贡献2000多万元。

对于即将到来的煤矿整合,新密市煤炭局局长助理阴明朝以不了解情况为由不愿置评。而据煤炭局一工作人员则私下解释说,不是不愿意说,而是说了也没用。

据他透露,在以往的整合中,地方根本没有任何灵活性,“在上一轮的整合过程中,地方主要领导在动员会上非常明确的说,鬼神都挡不住,你地方能挡得住吗?省里给郑州市定的时间是3天完成整合目标,郑州市给新密下的任务是两天完成。”

创业加盟

港股打新

理财顾问

股票打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