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安全技术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汽车安全发展的重点领域,智能网联技术则是主要发展方向。”

车云按:本文系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付于武在“2017中国安全产业峰会暨首届交通安全产业论坛”上进行的开幕致辞。付于武理事长以当下时代交通安全的现状作为背景,对未来十余年交通安全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及路径分析,并分享了政府有关单位及组织对交通安全技术发展的政策规划方向。接下来,就为大家呈上付于武理事长这次精彩演讲的文字整理。

智能网联,网联化汽车。

以下为演讲原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能受主办方,中国安全产业协会、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以及车云网的邀请,参加2017中国安全产业峰会暨首届交通安全产业论坛。

今天大会的主题是交通安全,道路交通伤害已经成为危胁人类生命的首要因素,并给整个社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可以说,交通安全已经成为社会的防护线,人民的生命线,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有着重大的战略意义。

汽车作为整个道路交通体系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安全是其第一要务和核心诉求,更是整个汽车行业的固本之基,大幅降低交通事故和伤亡人数是每一个汽车人的重要使命。以技术创新为导向,大力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培育自主品牌,使我国在核心安全技术和产业链上形成突围,是支撑汽车强国建设的关键,也是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一直以来的工作重心。

近年来,在政府的带领下,产学研各界在汽车安全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被动安全方面,C-NCAP新车评价规程不断升级,在对汽车安全性能要求不断提高的背景下,获得5星级碰撞安全评价的汽车比例,从2006年的8.3%提高到了现在的80%以上。在主动安全方面,乘用车安全气囊标配率超过90%,多气囊成发展趋势,乘用车ABS标配率接近90%。

主动安全技术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汽车安全发展的重点领域,而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高精度地图、智能制造等多学科融合的智能网联技术则是主要发展方向。中国汽车工业已经进入到由驾控安全向智能安全转型的新时代,继本世纪初的“黄金十年”之后,中国汽车工业由大到强的历史性机遇已经到来,毫无疑问,这是中国汽车企业从追随者到领跑者的决定性战役。

目前,我国智能网联产业已经基本具备了技术、市场、以及制度等基础,4G网络和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也为发展创造了有力条件。但是,从技术研发和产业体系建设方面,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产业体系建设方面,现阶段政府管理部门协调机制不够健全;整车厂、通讯和IT企业及交通管理部门之间尚未形成完整产业链。技术研发方面,国内企业的技术积累不足;关键技术研发滞后;市场培育和配套设施还无法满足大规模发展需要。此外,相关技术标准的滞后和不统一更是制约了行业的发展。车企各自为政、相互封闭的发展模式无法实现车与车之间真正的双向联通,更无法实现规模效应。

为了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战略,促进跨行业联合发展,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在2016年牵头发布了智能网联技术路线图,确定了2030年发展目标、技术路径和发展重点,提出了三纵三横的技术架构,为行业统一认识,明确方向,建立标准。

就在这个月的12号,在工信部的指导下,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在北京成立,这个联盟脱胎于2013年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联合30家企业共同发起的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汇集整合汽车、信息、通讯、电子、交通等相关行业资源及优势,既服务于政府决策,又服务于行业发展,是一个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工作平台,重点任务包括政策战略、共性技术、标准法规、测试示范、产业化及人才培养等各个方面。

今年4月份,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印发了《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把“全产业链实现安全可控”纳入了规划目标,要求以功能安全、网络安全为重点,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建设。汽车安全关乎国计民生,作为学会,我们希望在未来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发挥引领和协调作用,支撑政府部门制定汽车安全相关发展战略和政策法规;

推动建设智能网联创新中心,探索产业协同创新高效机制;

完善工作组设置,扎实推进相关的标准、技术和产业化应用;

推动跨领域融合,扶持自主领军企业,推动建设新型产业生态体系。

中国安全产业峰会今年第一次举办了交通安全产业论坛,我觉得这个论坛办得非常有意义。交通安全涉及的技术、产业和企业众多,正面临着智能化升级的历史时刻,需要有这样的平台来实现技术交流、跨界协同与融合创新。

今天我看到有很多国家部委的重要领导到场,可谓是高朋满座。这说明党和国家对交通安全的高度重视,这对所有汽车从业者来说,是一种巨大的鼓舞。今明两天有很多精彩的议题,包括自动驾驶、商用车安全、电动车安全、车联网安全、保险等各个方面,希望在座的所有同仁能够精诚合作,研究交通安全产业的发展之路,探索新型的适合中国特色的商业模式,共同推动中国交通安全产业的发展!

惯性动捕

动捕

惯性动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