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成万金融投资报:3051!二八共舞重启“后3000”行情

杨成万金融投资报:3051!二八共舞重启“后3000”行情 更新时间:2010-10-26 11:38:23   昨日,A股再度凯歌高奏。上证指数飞跃三千,并以3051.42点的次高点收盘,创出本轮反弹新高;两市成交量保持相对旺盛状态,也使券商股受益不浅,成为个股领头羊。分析指出,后市3100-3150点将是阻力区域,高位强势震荡将是基本格局,但大幅回落的概率不大。

昨日,沪深两市高开高走,“二”与“八”共舞,共同推升股指跃上3051点。尽管市场成交量略有回落,但做多氛围浓厚,短期强势格局还将延续,但在3100点上方的回调压力将会逐渐加大。这是昨日记者采访有关分析人士后获悉的最新观点。

预期向好二八共舞

湘财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徐广福说,从昨日盘面来看,作为大盘权重股的“二”股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有色、煤炭、黄金等板块再现强势格局。其原因在于:首先是市场对未来经济走势趋于好转已形成共识,前三季度宏观数据显示的固定资产投资、消费及出口基本符合市场预期,有的指标还好于预期。

其次是流动性仍然宽松。加息虽然出人意料,但却被市场理解为利好,其逻辑为,既加息就意味着经济景气度较高,投资趋热而不是趋冷;否则,何来加息之举?

第三,目前动态估值尚有一定的优势。尽管前期煤炭、有色板块上涨较多,但联系到今年三季报及未来业绩,其估值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特别是煤炭股的平均市盈率不过10倍。

“市场普涨,成交量高企,意味着人气正旺,有望支撑着由局部牛市向全面牛市的转化。”徐广福表示,每一轮牛市的运行轨迹都是“局部上涨—全面上涨—结构分化”这样三部曲,能够在牛市初期选好个股,持有筹码是赚钱的关键。

新时代证券策略分析师袁浩认为,市场普涨的根本原因还是“钱太多”,钱多了,必然要找投资标的,而目前大盘股估值便宜自不必说,前期备受市场质疑的中小市值股,同样可以找出一大堆上涨的理由,对“十二五”规划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支持,就会让人浮想联翩的。因此,目前“二”、“八”齐涨,百花齐放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货币战争还会继续

“目前市场关注的美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将牵动全球股市神经。”袁浩说,虽然G20峰会上,各国都宣称将维护本国币值的稳定,特别是美国财长盖特纳表态:美国支持强势美元政策。但从昨天的实际情况看,美元指数下跌0.7%。“我个人认为,各国为了各自的利益,在币值、汇率问题上,说归说,做归做,不要期望美元有持续的升值机会。”袁浩提醒记者,造纸、航空等受益于人民币升值的板块还会有较好的表现机会。

徐广福对美元继续贬值,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继续大涨的看法是,如果美国在对这个问题的处理上言行一致,那么,全球通胀预期有望下降,但美国总统奥巴马为了在中期选举中增加获胜筹码,还有可能对人民币升值施压。短线关注有色、煤炭仍然有理由,只是在个股选择上应该更多地关注前期涨幅。应规避涨幅过大品种。

“从昨日资金流向看,净流入前三位的是制造业、采掘业及金融保险业,而这些都是大盘股最重的板块,它们受资金推动而大涨,从而快速拉高大盘指数,这是可以预料的。”

3100上方压力或现

对于后市走势,尽管对其前期的上涨找出若干理由,但有一个很朴素的道理:涨得多了必然要回调,跌得多了必然要回升。大盘自国庆大假后逐级而上,一方面,在3000点上方有了不少的获利筹码;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套牢盘寻找卖出机会。这样会促使大盘由单边上扬演变为震荡上扬。

徐广福说,从技术面看,昨日大盘在5日均线之上的强势拔高,表明了对近几日快速上涨行情的认可,这是市场将走出一波中级行情的基础,不是仅靠概念、题材作为炒作由头,而是有宏观经济基本面、资金面及技术面的共同支撑。

在谈到后市机会时,徐广福认为,流动性充裕下的普涨行情带给市场的机会更多,但为了安全边际增加,不宜过度追高前期涨幅已过大的个股,待震荡回调时介入。

“具体到板块,不妨关注大盘股中的银行、汽车、家电、食品饮料股。”徐广福说,在这些板块中,既拥有受益加息预期者,又有受益于刺激内需、扩大消费及消费升级者,还有抗通胀者。

袁浩对后市运行区间的估计是,3100-3150点是阻力区域,个股分化在所难免,高位盘整是基本格局,大盘重心会伺机升高,而大幅回落概率则相对较小。因此,在此区间,市场回调不是什么坏事,而是好事。短期而言,可以为后市上升留下空间;从中长期来看,为牛市的真正到来奠定基础。

对于机会的把握,袁浩认为,一旦大盘指数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涨幅大小就成为择股的一大标准了;换言之,寻找补涨股是一个不错的策略。

“当然,如果纯粹做短线,则应更多地关注事件性引发的交易性机会。”袁浩说,这样的机会随时都会发生,关键在于快进快出。

投资者如何判断买入或卖出股票的时机?

绿色餐桌:健康素食主义者的全季节盛宴

风险管理:如何有效控制股市投资中的风险与波动

从法律到情感:离婚过程中的决策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