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玩转无人机地质第四件火爆成都理工大
国重博士生巨袁臻投飞无人机
四川在线消息(曾灵 周图伽 记者 江芸涵)无人机,正在成为继地质“三大件”罗盘、地质锤、放大镜外的“第四件”。记者日前从成都理工大学了解到,作为一流学科“地质学”建设高校,该校目前已基本实现了地学类专业无人机使用的全覆盖。
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下简称 “地灾国重实验室”)常务副主任许强建议,我国应尽快构建空-天-地一体化地质灾害早期识别的“三查”体系,其中针对“空”域的 “详查”正是由机载lidar+无人机航拍实现。
从地灾国重实验室的地质灾害调查研究到关系国家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抢险前线,成都理工大学无人机“总是冲在最前面”。该校油气藏国家重点实验室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沉积地质研究院、地球科学学院等涉及地质勘查相关领域的单位也都在野外科考、本科生和研究生人才培养中广泛运用无人机,甚至有学生毕业后创办了专业无人机的研发企业。
伊海生团队在羌塘无人区飞无人机
抢险救灾时刻,无人机彰显“英雄本色”
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盐锅峡镇黑方台,是黄河两岸面积达二十余平方公里的两块天然黄土台塬,台面平整,边缘陡峭。自1968年开始提水灌溉后,这里已发生了100多次滑坡,平均每年3-5次,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
为攻克滑坡的早期识别以及监测预警这个世界公认的难题,自2014年开始,地灾国重实验室在这个中国黄土滑坡天然实验场建立了研究基地,进行长期监测并收集相关信息。
今年3月3日下午16时05分,许强团队成员接收到了一条短信,是由该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自动发出的黑方台陈家6#滑坡黄色预警信息。
情况紧急。团队立即将预警信息通知了相关部门。
不稳定斜坡上安装的裂缝计的监测数据显示变形在同步快速增加,滑坡持续变形,22时18分监测系统发布红色预警信息。由于当地政府根据预警结果及时采取了主动防灾措施, 4日零点19分发生的滑坡未造成人员伤亡。
这是地灾国重实验室第3次对黑方台地区滑坡实现提前成功预警。
无人机航拍技术在黑方台应用之前,地质调查监测大量工作依靠走路爬山来完成,落差一百多米的黑方台,地灾国重团队有时一天要上下近十遍,耗时耗力。而整个黑方台的大面积区域也给监测带来了一定难度,由于监测区域大,无法精确定位监测点,撒网式布设的监测仪器有时正好处于滑坡滑动范围内,辛苦布设的贵重仪器一夜之间随滑坡滑走的事也曾发生过。
这种情况下,无人机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地灾国重实验室博士生巨袁臻解释了无人机应用于地灾防治的工作流程:在布设地面监测仪器前,先用无人机在监测区域进行长期多次航拍,不仅可以进行滑坡的精细化测绘,而且将得到的数据进行差分处理,即可发现正在变形的区域,进而对这些区域布设地面监测仪器进行重点监测。
在这些科研工作者看来,无人机就像中医 “望闻问切”诊断出山体可能出现的问题,后期的治疗就可以对症下药。郭晨打开用无人机专业软件做出的黑方台3d实景模型,“目前的分辨率已经可以达到2个厘米。”
在此前30多年的青藏高原科考中,被称为“藏北狼”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院伊海生教授团队曾几次因为勘探导致车陷,多次情况危急。 无人机的出现破解了困扰伊海生团队多年的难题。
去年,伊海生再赴藏北时带上了无人机,第一次体验利用无人机追踪地层和古湖岸线。无人机传送的影像分辨率远超于遥感,不仅降低了人力成本,无需苦苦等待卫星信号,还可以传送遥感难以追踪的植被覆盖区域图像。 “它延长了地质勘查的手臂,开阔了我们的视野。” 伊海生认为,无人机正在因为其普遍性、实用性、必要性,真正成为地质行业的“第四件”。
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在丹巴飞无人机大疆精灵
会飞无人机,成为地学类人才的基本功
在地灾国重实验室,大大小小数台无人机在实验室墙上柜子上展陈。德国md4-1000四旋翼无人机一套,深圳飞马无人机f1000三套,大疆精灵4pro三套,珠海极维jw1000大载重无人直升机一套……国重博士生郭晨如数家珍,“油动固定翼是最早使用的一代无人机,随着电池性能的提高,实验室又购置了电动四旋翼无人机,现在用的最多的还是电动固定翼无人机,新出现的倾转旋翼无人机兼备两者的优点,很期待。”
对于地灾国重实验室的学生来说,学会飞无人机是一门必修课。2017年2月,郭晨第一次在黑方台试飞无人机,结果一阵猛风吹来,飞机掉了下来。现在,郭晨已经总结了一套无人机操控“心法”:“固定翼无人机要手抛起飞,要先观察好周边的地形,障碍物和风向,并且调整好心态。”
如今,地灾国重实验室要求所有研究生都要会操纵无人机,高级实验师董秀军表示,无论是从“双一流”建设的专业要求出发,还是地灾国重实验室的实际需求,学生会操纵多种型号的无人机都是一个基本功,“就像会用‘三大件’一样,我们自己还在开发专业配套软件。”
在成都理工大学,无人机的操作要求已基本覆盖至地学类本科生。地球科学学院空间信息技术系组建了以地学背景为基础,以前沿科学问题为导向,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无人机专业遥感团队。该系系主任邵怀勇教授介绍,目前空间信息技术系先后购置各种类型无人机近20台,配套的无人机高分数据处理和信息挖掘软件20多套用于本科教学及科学研究。去年,该系在校内带领本科生进行了无人机数据采集实验,同时还首次指导本科生完成了马角坝航飞数据采集实验,举办的“无人机与地学空间信息技术”科普展也颇受欢迎。在邵怀勇看来,系上每个学生都应该掌握操纵无人机完成数据采集、处理到信息挖掘应用的知识和技能。他们计划将无人机驾驶培训与后期数据处理应用融合于一体,形成有品牌效应的无人机应用操作专业培训机构,服务于社会和行业领域。
地科院空间信息技术系2005级研究生黄宇毕业后选择在无人机领域创业,他创办的成都山河空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国土、农业、林业等多家政府单位提供移动空间信息全面解决方案,其中最重要的载体就是无人机。
图片由学校提供
3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