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乐观看待当前市场

在此前的本专栏文章中,笔者就说过对当时市场的基本态度是理性乐观。乐观的理由是沪指5178点的调整已经结束,一切悲观失望的论调都缺乏充足的理论和现实依据。理性的理由则是,笔者并不以为已处在大牛市的起点上。如果说,沪深股市未来还会有持续、大幅、普遍上涨的牛市,那么在时间上,也应该在几年后。

本周,大盘先抑后扬,实际上也在情理之中,笔者的观点依然没有改变。因2019年年底我曾发过对2020年市场的展望,所以现在有不少人会问:“你对2020年的看法有没有改变?”

先转录一段我在2019年年底写的技术分析的内容,再来回答我的看法变了没有。

对股市大框架的把握,涨跌比是一个很好且很简单的工具。1998年,针对不少股评家预言年线收阳的情况,我写过一篇《亢龙有悔》,说以1991年为起点,到1997年,年K线总共出现5条阳线,但阴线只有2条,1998年继续收阳,阴阳比就会变成2:6,阳线太多,亢龙有悔,1999年就没戏。正确的判断是:1998年阴线,形成3:5的阴阳比,1999年重续牛市。

以后在重大底部时我都说过相关话题――阴阳比。包括2013年的沪指1849点:从1991年到2013年,阳线12条,阴线11条,阳线比阴线多1,所以熊市结束了。

任何一个市场,上涨时间总是会多于下跌时间,这是由股市的“长期多头市场”的本质决定的。

但不同市场,因波动方式不同,它的涨跌时间比会有差异。美国股市,基本倾向于上涨时间占0.62倍,下跌时间占0.38倍,符合黄金比例。A股因为涨起来快三步,所以它的上涨时间会和下跌时间大致趋近,但总能保持年K线阳线比阴线多1的水平。

沪指512点行情,年K线阳线和阴线比例是3:2。

沪指998点行情,年K线阳线和阴线比例是8:7。

沪指1849点行情,年K线阳线和阴线比例是12:11。

到2019年为止,阳线和阴线比例是16:13。如果倒推到沪指2440点――2018年,则是15:13,和过去的几次大底部相比,依然是阳线占的条数偏多。

其实,无论沪指是512点,还是998点、1849点,以年K线来说,和底部相伴随的阴线都很短,不长,象征着下跌动力的消失,带有筑底意味。不过2018年的阴线太长,其长度超过了2016年的阴线。所以2440点前没有一个下跌动力的自然消失过程和筑底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在未来2年中去完成。

从季线角度说,1996年沪指512点开始的牛市、1999年沪指1047点开始的牛市、2005年沪指998点开始的牛市,以及2013年沪指1849点开始的牛市,在牛市行情正式启动前,都有过一组季K线上的“包孕线”组合,即:以一条较长的K线起头,其后2条以上K线的高低点都在它的最高点和最低点范围内。这种K线组合在分形上属于“复式分形”。所有的复式分形,都包含着一个蓄势整理或者说是底部“漂洗”过程。这跟欧奈尔说的从整理形态底部起来的速度不能快,否则将影响这个“基部”的坚实度和突破的可靠性,是相同的道理。

目前来看,沪指探底2440点后缺的就是上述过程。因为没有这样一个过程,所以2440点后的走势,一到高位,就显得有点飘忽。

在经历了疫情这样一个基本面的变化后,有没有必要修改先前的观点和判断?笔者觉得,大的方面不需要改变,因为上面的这些判断都不仅仅是基于统计,更主要的是它们都反映了市场的某些本质,比方说,在经历了长时间的、重大的熊市调整后,股市在客观上面都要有养精蓄锐的过程。

其实,股市一般规律,熊市总是和复杂和曲折相联系,复杂和曲折的结果就是走势的碎片化、随机性,上升与下跌切换速度快,有时上一个月是顶,下一个月就是底;有时上一个月是底,下一个月就是顶。而且这种碎片化特征会延续到熊市最后一波的顶被突破,相对于沪指5178点下跌,就是3587点被突破。

如果说有什么意料之外的变化,那就是这次疫情会导致一些企业重新考虑供应链问题,只要企业能够及时恢复正常生产秩序,则影响不会太大。需要强调的是,一些行业的全球供应链是不是会趋紧,进而导致恢复生产后的中国企业销售形势突然大好,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果真这样,就非常有意思了,从技术面上说,有可能会导致大盘的波动空间向上扩展。

usdt去哪里买 BITGET交易所看一下

什么是莱特币钱包 下载BG手机最新版本

Bitget最新下载APP,全新干货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