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多地下调疫情应急响应级别我们可以放松了吗
多地下调疫情应急响应级别我们可以放松了吗?
目前,已有多个省市区出现过或持续出现新增确诊病例为零的情况。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似乎已初见成效。
图片来源:微博@央视新闻
随着疫情形势的放缓,目前已有13个省市区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级别由一级下调为二级或三级。
不同的响应级别有何区别,响应级别的调整是否意味着疫情防控可以告一段落?
在SARS疫情结束之后,我国就相继修订或出台了包括《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在内的一系列法律法规,以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能够更加及时、全面、高效地应对。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根据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主要分为四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比如大家熟知的SARS和此次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就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性质、危害程度和涉及范围,一般被划分为四级: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
什么样的事件会被判定为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呢?
比如当地发生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或是其他群体性不明原因的疾病,并有扩散趋势,或是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了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抑或是出现了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的情况。
那么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全国各地、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机构会如何应对?
1、预测
各级医疗、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和出入境检疫机构在日常生活中会持续进行监测工作,并向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反馈监测信息。
2、预警
当卫生行政部门发现了异常情况或是有相关机构、单位或个人报告了相关隐患时,就要根据事件的程度和发展趋势等因素,进行分析和判断,再根据事件对公众身心健康的危害程度以及可能的发展趋势,及时做出预警。
3、应急响应
特别重大或是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各地区、各部门会在上报的同时,采取一些措施进行先期处置,力求及时、有效地控制事态发展。
如果先期处置不能有效控制事态,就要根据实际情况,按照分级响应的原则,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机制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响应也分为四级。
一般情况下,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工作由国务院或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而特别重大级别以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
这也是Ⅰ级应急响应与其他级别应急响应的最主要区别。
我们以传染病疫情暴发为例,当此类事件发生时,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各机构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控制事态发展?
对于不是疫情发生地的地区来说,则要密切关注疫区的情况、做好所需的人员与物资准备、加强监测,防患于未然。
当然,针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是一件复杂而烦琐的工作,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在实际工作中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其实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百姓来说,更多的或许只是通过应急响应等级来判断事件的危急程度。因此,需要注意的是,应急响应等级的下调并不意味着疫情解除,目前针对疫情的各种防控工作也仍在继续。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响应级别下调意味着分级分区分类处理,一方面该紧的紧、该松的松,另一方面有利于发展生产。
那么,应急响应可能在何时结束呢?
针对传染病疫情,通常在末例传染病病例发生后经过最长潜伏期无新的病例出现时,就达到了应急响应解除的条件。
天津疾控中心副主任张颖则表示,新冠病毒最长潜伏期是14天。如果一个地区出现了零增长,要观察两个14天,28天后如果再没有新的病例出现,这时就可以放心了。
当然,有关部门也会对事件的发展进行分析论证,最终决定是否终止应急响应。
目前,虽然多地已呈现新增病例为零的情况,但风险与隐患仍未消除,大家仍然要做好自身防护,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