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多只新发基金提前结募有银行网点十分钟预约卖出5亿元
多只新发基金提前结募有银行网点十分钟预约卖出5亿元
“没有最热,只有更热!”
股市的强劲表现,带动了新基金发行的火爆。近日,《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北京地区的多家银行网点后发现,目前投资者对基金的认购热情依旧不减。
多位客户经理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近期基金发行市场非常热闹,尤其是权益类新发基金爆款频出,出现了多只规模超百亿元的基金产品,其中有不少产品因销售火爆而提前结束募集。
爆款基金成银行代销“香饽饽”
《证券日报》记者走访多个银行网点后发现,在部分银行网点,排队认购新基金的场景再度出现。
在一家国有大行的支行网点,前台大堂经理在询问记者来访缘由后,便指引记者到理财专区,进行“一对一”服务。据该行客户经理介绍,今年以来,基金销售情况相对较好,尤其是7月份以来,股市迎来一波上涨行情,投资者对基金的关注度提高。“今年2月份,好几个客户在我的推荐下购买了基金,现在收益率已达30%。我们近期还会推出爆款基金。”该行客户经理表示。
说到爆款基金产品,一家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了一款新产品:“前几天我行代销的一只新基金,提前三天进行预约,第一天仅十分钟就预约购买了5亿元。”
“目前的爆款基金大部分是新基金,有的会按比例配售,有的会提前结束募集,由于销售火爆,募集期通常只有一天。”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客户经理也表示,随着基金赚钱效应显现,投资者对基金的认可度越来越高,所以卖得特别快。该行客户经理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称:“最近我行代销的一款基金,首发日就吸引了约150亿元认购资金的追捧,远远大于该基金80亿元的发售目标。为了更好地管理基金,获得不错的业绩,因此对此基金进行了比例配售。”
《证券日报》记者还了解到,上述银行客户经理介绍的基金产品,大多具有管理规模较大、基金经理具有多年投资经验且管理业绩不错的特点。近期已有多只爆款基金主动对发行规模进行了限制。业内人士分析称,基金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业绩,产品规模太大,不但会影响流动性、交易频率等,还会约束基金经理的交易策略,管理的难度较高,业绩也难以保证。
偏股混合类基金最受追捧
《证券日报》记者在走访中,一位国有大行客户经理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今年以来新发基金得数量较多,其中,偏股混合类基金最受投资者欢迎。“这些产品的基金管理人大多投资能力突出,在市场上颇有口碑,且新发产品基本都由明星基金经理挂帅。”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越来越多的银行客户经理在自己的朋友圈推荐基金,尤其是偏股型基金。还有不少客户经理主动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通知客户何时入手。
基金销售火爆的背后,是新基金的大量发行。数据显示,截至7月31日,今年以来已经成立819只新基金,合计募资规模16037.76亿元,已超过2019年全年1.44万亿元的发行规模,平均每只募资规模19.58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占据主流地位。前7个月,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分别成立148只和346只,募资金额分别为2273.34亿元和8155.06亿元;权益类基金合计募资规模达到10428.39亿元,占今年新基金成立规模的65%。此外,今年以来成立的多只百亿元级新基金里,大部分是权益类基金。今年7月份,共有7只百亿元级新基金出现,合计募资5389.4亿元,超过2015年5月份的3025.74亿元募资额,刷新了新基金单月发行规模纪录。
购买基金不能“一时冲动”
《证券日报》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面对投资者的购买热情,客户经理在推荐产品的同时也在不断强调投资风险。
一家大型银行支行客户经理向记者介绍:“近期很多购买基金的投资者,此前并没有股票投资经验,也没有研究分析过基金经理的投资风格,购买基金仅凭脑门一热,哪只基金抢手就买哪只。”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客户经理会向投资者强调风险,“基金作为一种中长期投资理财工具,不适合频繁操作。投资者应立足于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资金实力。”
“不要拿全部现金去投资。”这句话几乎成为银行客户经理的金科玉律。一家银行的客户经理建议,理财应做好资产配置,比如偏股型基金的配置比例可以在10%-20%之间,偏债型基金配置比例可以在20%-30%之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