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皮暴跌有因叶檀股市热土李志林遍地黄金.
水皮:暴跌有因 叶檀:股市热土 李志林:遍地黄金
水皮:暴跌有因 叶檀:股市热土 李志林:遍地黄金 更新时间:2011-5-1 10:34:23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导读: IPO审核加速意味着什么 谁放倒了B股这棵消息树 顾铭德:应当反思B股政策 成思危:中国应警惕落入拉美式中等收入陷阱 水皮:人民币闭关锁国 中国股市暴跌有因 巴菲特:伯克希尔市值2000亿 如何在中国寻好股 叶檀:未来股市热土在哪 贺宛男:新股暴利也该反一反 李志林:理性看待五连阴 遍地黄金
IPO审核加速意味着什么 文/本刊记者 郭娴洁 近日,证券市场引人注目的一大新闻是,内地IPO审核时间缩短,受理至发行仅需半年。据消息人士透露,随着新股发行改革逐步推进,证监会近期大幅压缩审核时间,材料上报后1~2个月就会反馈,半年之内就有望完成从受理到发行的全过程。 此消息一出,证券市场立即引发了不小的震动,大盘应声而下,连续暴跌数日。 这个消息究竟意味着什么?对市场的冲击究竟有多大? 市场难逃提款机命运 此前新股从受理到发行一般需要一年时间。如果将这一过程提速,无疑将增加新股的发行数和融资总额。 据了解,一季度受理主板及中小板的项目申报材料近200个,目前创业板在审企业超过200家。按照现有趋势及发行节奏计算,全年IPO数量有望再创新高。 事实上,沪深两交易所都在今年两会期间公布过新股发行计划。上证所初步匡算今后5年沪市每年将新增50家左右的上市公司,力争到2015年末,上市公司达到1200家以上。深交所保守估计未来3年内发行1000只新股,预计今年发行350只。 如今看来,深交所的350只仍有些保守。这意味着大批的中小板、创业板的企业要上市。 然而,笔者最大的困惑是,截至4月26日,中小板已挂牌580家,创业板209家。这近800家企业可以说是中国中小企业的精英,即便这样,这些公司在上市后频频出现业绩变脸。试问:在精英公司逐一上市后,剩下的有可能上市的中小企业中,还有多少能称得上精英?换言之,究竟是精英多还是垃圾多?相信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如果真是如此,股市将重蹈覆辙,沦为原始股东、券商、保荐人的提款机。 相对应的,新股发行步伐不放缓,A股市场就会因为不断被提款而跌跌不休。有人做过统计,募集资金额与A股走势相关度极高:1993年,新股募资冲上212亿元,是以前所有年份总和的3倍,第二年A股大跌22%,并出现新股停发;2000年,新股募资暴增至835亿元的新高,比1999年高出7成,2001年A股大跌20%,又停发新股;2007年,新股募资再次激增到创纪录的4470亿元,而A股创立以来到2005年的所有年份新股一共才募资4900亿元,2008年A股出现史上最大熊市,跌65%,新股再度停发;2010年共有531家公司在A股市场融资,融资额10275.2亿元,其中IPO347家,共融资4883亿元,超过2007年,股市则位列全球表现最糟糕的市场行列。2011年开局延续了2010年的基调,如果真的缩短IPO审批时间,今年的募资额恐将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将使遭遇了宏观紧缩政策的A股市场雪上加霜。 股市原本是为了融资和投资而设,可是不幸的是,A股多年来仅是融资工具,投资者在多数情况下只是贡献者,无回报可言。投资者过去是为了支持国企改革,而现在则是将血汗钱奉献给了批量出现的亿万富翁和每年拿着几百万元超高薪酬的保荐人。 包装粉饰恐将愈演愈烈 当然,IPO审批速度的加快是发行节奏市场化步伐的又一步。 有投行人士称:近期IPO审核效率大大提高,材料上报后1~2个月内就会反馈,半年之内就有望完成从受理到发行的全过程。目前感觉审核的重点是潜在的法律责任和持续盈利能力。 具体而言,在IPO法律审核上,证监会要求保荐机构重点关注上报企业的独立性、同业竞争和关联交易、环保、突击入股等相关问题,大股东的违法违规行为以及高管任职资格也成为近期监管层关注的重点。 同时,监管层要求投行人士,尤其是保荐人,做好尽职调查,关注大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是否存在重大违法行为。对于创业板的审核,证监会特别提出要关注信息披露、发行人成长性及自主创新能力问题。在信息披露上,有监管层人士指出,部分上报公司存在风险披露不充分,披露的行业竞争格局、竞争对手、市场占有率或排名等情况的数据来源缺乏客观性和权威性,申请受理后至上市前发生的新情况不能及时报告并及时补充披露等问题。 但是,遗憾的是,对粉饰业绩、包装上市的处罚仍没有进一步的举措,这使得造假乃至犯罪成本仍然非常低。可想而知,对目前不多的精英中小企业而言,要想上市圈钱,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包装、虚增业绩。如果运气好,问题在上市后才被揭露,巨资已经募集到手,无需再遮遮掩掩,遭受损失的是中小股东;如果运气不好,未上市便暴露了真面目,上不了市,但最多赔些利息,基本不受处罚。 因此,在造假成本仍很低之时,在保荐人仍未能起到真正的监督作用之时,发行制度的市场化只会演变为相关人士合谋圈钱的手段。 有助消化中小盘股泡沫 不过,加快IPO审批,对创业板、中小板的三高泡沫倒是切中要害。 在近来的连续下跌中,中小板和创业板无疑是重灾区,跌幅远远大于主板,其中创业板指数已经创出半年多来的收市新低。而且,中小板和创业板每日均出现相当数量的暴跌个股,非ST个股跌停家数每日也有10多只。 也许,一直广为投资者诟病的中小板、创业板正在去泡沫化。一位著名的私募人士在证券微博中发表了对当下创业板的看法,他甚至认为,中国的创业板指数1000点可能是十年的大顶。不过他还说:人们享受泡沫。只有当泡沫破灭后人们才开讲上一个泡沫的故事,而几乎是同时,下一个不同外形的泡沫已经在胚胎成型中。 中小板、创业板为何近来暴跌?原因有二:一是创业板公司发行价过高,普遍有着三高毛病,随着年报和一季报的陆续发布,相当公司开始显出原形,业绩或下滑或低于市场预期;二是审批加快,使得中小板、创业板面临扩容,资金的可选择余地陡然增加,必然导致资金追捧热度的降温和力度的稀释。 坊间还有另一种说法,既然审批只需半年,为何不去做暴利的PE,还要在二级市场去纠结、去折腾。 看来投资者选择用脚投票是有充分理由的。
谁放倒了B股这棵消息树 本报记者 杨成万 素来被投资者看好的B股市场,从本周三开始却出现了罕见连续暴跌。其暴跌的原因可谓众说纷纭。其中以境外资金回流、B股并入国际板预期落空、资本利得税将在B股试点等传闻居多。但昨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有关专家却不太赞同上述观点。他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B股经历长期上涨后,有内在调整的要求,而市场对国内货币政策收紧预期的强化则是其连续暴跌的导火索。 贺强:被境外看空的A股拖累了B股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币研究所所长贺强教授说,此次B股暴跌可能与目前美国退出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一定的关系。由于目前美国经济复苏迹象明显,因此,美联储日前开会决定,将于今年6月30日起退出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样,美元反转预期下拉动B股股价中枢。 贺强说,从逻辑上讲,由于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后,意味着美元币值将出现由跌到升的拐点,而目前上海市场的B股是以美元计价的,那么,在原有估值水平不变的情况下,B股价格应该处于下跌趋势。而且从本周上海和深圳两个市场的B股价格下跌情况来看,上海市场的跌幅高于深圳市场。深圳市场的B股虽然是以港货来计价的,但港币历来就是美元的联系货币,其币值的变化方向和幅度紧随美元而动。因此,在美元币值回升的预期下,同样面临着股价下跌的趋势。 目前美国的通胀率为2.8%,应该说这属温和通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此,估计退出后还不会马上进入货币政策的收紧期。贺强说,至于退出后究竟什么时候进入货币政策的收紧期,这要视美国的通胀情况而定。同时,目前的普遍预期是美国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不到2%,如果在今年56月期间,美国的经济出现反复,也不排除在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到期后,美联储再次启动力度较小的三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在贺强看来,B股大幅下跌的原因是前期上涨幅度过大,现在需要进行回调处理。从去年5月份开始上涨以来,涨了一年时间,不少个股的估值水平已经不低了。 目前境外个人、机构看空A股,而国内做B股的个人、机构,与做A股的个人、机构更重视境外看法。贺强说,在股票市场上预期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很大,往往超过了现实因素对市场的影响,因此,上述预期因素的存在,反应在B股市场上就会出现大幅下跌。 李大霄:长期上涨后需要获利了结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李大霄认为,目前B股的暴跌主要原因是前期涨得较多,而A股还在原地踏步,虽然B股的估值现在仍然比A股低得多,但从B股的纵向比较来看,确实有获利回吐的要求。久涨必跌,久跌必涨的股市运行规律同样适于B股市场,近一年时间的上涨使B股不那么便宜了。因此,可以将现在的回调看成是估值修复行为。这两天深圳B股跌幅远小于上海B股,也是因为前期涨幅小于上海B股的缘故。 目前市场上关于B股市场暴跌的传闻很多,但大都没有依据。李大霄举例说,如传闻国际板即将开通,不再将B股并入国际板之中。但我个人认为,国际板作为中国多层次、多元化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进行市场的精心设计和筹备,不会轻易推出。同时,国际板即使推出后本身就不应该把B股合并进去。 市场上还有传闻称,美国退出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后,美元将升值,大量资金会回流美国,市场资金会出现失血现象,因此,提前抛售股票,离场休息。而李大霄说,事实上,目前美联储也只是声称,如期退出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但退出后并不等于美国马上进入加息周期,相反,美联储表示目前仍然维持0-0.25%的低利率政策。 我认为,市场能否上行关键要有赚钱效应,而目前B股市场不乏投资价值高的股票。而相对于A股市场,B股市场的参与主体更多的是机构投资者,而且以境外的机构投资者居多,他们大都是理性投资者。李大霄说告诉记者,他们的投资风格、对股票持有的时间都与A股市场有许多不同的地方。因此,不能以看待A股市场的眼光来看待B股市场。 不过,李大霄表示,B股市场会出现分化,现在B股的安全边际比一年前的时候低了一些,少数无业绩支撑的个股可能还会继续下跌,因此,可以说,如果过去可以闭着眼睛买股票,而现在需要睁着眼睛买股票。 我一直强调,在A股市场上,当大盘在6124点时需要谨慎,当大盘在1664点时需要勇气;当大盘在3000点时需要坚持。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在B股市场上的投资。 鲁政委:市场对国内紧缩预期的强化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对于B股暴跌的具体原因要具体分析。本周三,B股第一天暴跌,其原因可以归结为市场对美国退出二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利空性预期使然。但当美联储发表的声明表明,美联储有意保持宽松政策和低利率水平不变。美联储还没有退出路线图,政策比市场预期的要软。美联储目前政策预期通胀只是暂时的,不会加息。因此,周四的继续暴跌就不能用上述原因来解释了。 鲁政委说,还有一种说法是,日本资金的大举撤离导致B股大跌。据悉,日本地震后,存在资金回流本国的需求,他们不断赎回基金。由于日系资金主要持有的是上海B股,因此导致上海B股出现集中抛压。而B股整体盘子较小,股价很容易快速波动,从而引发羊群效应。 有人说,B股暴跌还因为国际板出台对B股并轨利好的预期落空。对此,鲁政委认为,这大可不必。从表面上看,这种解释也有一定的道理,但认真分析起来,同样是站不住脚的。因为既然叫国际板,那么,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境外公司开设的,怎么又让属于境内公司发行的B股与国际板合并? 对于在B股市场上试点资本利得税的传闻,鲁政委说,国税总局近期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通知》,其中特别强调了对财产转让所得和高收入群体的税收征管,引发了市场对于开征资本利得税的讨论。而在市场不成熟、基础制度建设不完善、市场承受能力有限的情况下,不适合对股票转让所得征收资本利得税。除将来择机开征环境税、社会保障税均属于费改税性质外,原则上不会开征新的税种,因而不大可能开征资本利得税。 至于市场传闻的外资大鳄要做空中国的说法,由于无缘知道真实情况,因此也就无法作出判断,但中国市场是个相对封闭的国家,外资在这里并没有太多筹码,也就无从砸盘。鲁政委认为,虽然外资可以通过做空B股、H来实现小齿轮带动大齿轮,但这种情形恐怕并不能持续太久。 我个人认为,目前B股暴跌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市场对国内紧缩预期的强化。虽然节前央行在公开市场进行了净投放,但节后加息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预期在强化。鲁政委说。
顾铭德:应当反思B股政策 本周沪深股市大跌的导火板块从创业板转到了B股,B股板块出现整体暴跌现象。市场流传的暴跌几大因素,基本上都无法解释暴跌原因。笔者认为,与其说B股暴跌是补跌等因素,还不如说,市场对管理层B股政策的失望和无声的抗议。 B股市场向境内居民开放之后,已经整整十年。这十年中国证券市场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大的历史遗留问题股权分置基本解决,创业板、股指期货相继问世,中国多层次、相对规范运作的证券市场初具框架。但是,与这极不协调、极大反差的B股市场却陷入了边缘化,落入十年无人问津的地步。B股市场如果在政策、交易等方面与A股市场同样公平,那么管理层十年对B股市场不闻不问也无话可说。但现状并非如此,B股问题不仅是历史遗留问题,而且它越来越暴露出市场不公平、阻碍市场机制发展等一系列弊端。 首先,B股市场十年不能融资,存在的必要性完全丧失,对近百家B股上市公司是极大的不公平。B股上市公司都是十几年前的老企业,这些企业在十几年前的经营规模、机器设备、主营业务早就需要更新换代,重上台阶了。但是,这些企业不能退市,又不能大规模重组再生,这种不公平待遇长达十年。证监会作为职能部门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其次,B股市场对境内居民开放后,又不允许境内机构投资者进入。但是,境外机构投资者可以自由进入,这是对市场参与者的不公平待遇。如果市场有挣钱机会,不让境内机构进入,就是对境内机构的歧视、不公平待遇;如果市场没有挣钱机会,仅允许居民进入,就是对境内居民的不公平待遇,使境内居民处在一个没有安全稳定性、输多赢少的不完善市场。可见,一个市场不能长期对部分投资者采取不公平待遇。 还有,中国证券市场从产生到现在,历史遗留问题很多,比B股复杂、难解、规模大的问题都逐步解决,比如,转配股问题,法人股问题,内部职工股问题,大股东占款问题,券商挪用保证金问题等等都基本解决,为什么就十年不不解决B股问题呢?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经开始,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加快,深圳丽珠等上市公司回购B股的外汇资金也能得到外管局批准,一切条件都已具备,管理层还有什么理由继续对B股市场一言不发呢? 综上所述,管理层在大力发展多层次证券市场方面,确实解决了许多历史遗留问题,有一定贡献,但是对B股市场不闻不问的政策,没有任何理由可解释,必须反思。
成思危:中国应警惕落入拉美式中等收入陷阱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思危28日说,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持续提高,中国应警惕落入拉美国家平均滞留37年的中等收入陷阱,才能一路高歌继续向高收入国家行列迈进。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一个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由于分配不公、收入悬殊而导致经济和社会发展陷于停滞,无法转入高收入国家。根据世界银行统计,在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33个经济体中,85%的国家都属于中等收入经济体,且滞留的平均时间达到37年,有学者也将中等收入陷阱称为拉美陷阱。 201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4200美元,进入世界银行划分的中等收入经济体行列。同时担任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会长的成思危说,中国和拉美地区国家同属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目前面临的问题,拉美很多国家都遇到过。虽然国情不同,但拉美国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经验教训值得借鉴。 成思危在参加中国社会科学论坛--中国和拉美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基础设施和城市化时说,从拉美的发展历程来看,未来中国经济要避免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首要任务,在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消费要作为首选。通过与CPI挂钩增加居民工资性收入和完善社会保障体制,让居民敢消费。 中国社科院研究表明,推进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的统筹发展,尽快缩小城乡差距,是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的关键。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金融专家李扬在论坛上表示,城市化不仅仅是让人转移到城市,而且是要实现城乡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经济的网络化,让人们在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都能平等地享受到各种服务。 李扬说,一些拉美国家进入中等收入阶段后,收入差距扩大,物价飞涨,失业率上升,再加上没有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力度不够,造成了社会阶层和结构的巨大变化,进而引发社会动荡,最后的结果就是经济发展停滞不前。 成思危说,中国要吸取拉美在城市化方面的经验和教训,避免出现城市病。中国推进城市化不能只讲速度,还应该讲究质量。他认为应该以人为基础,改善人居环境;以土地为载体,合理控制土地扩张,提高土地利用率;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建设智慧城市;以资本为后盾,增加企业的支撑等。 他说,中国需要结合实际进行创新,走出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努力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积极向高收入国家迈进。
此信息共有2页 [第1页] [第2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931614094@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